当李世民成为一代著名大师时,一些历史真相也被历史故意隐瞒,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渭水联盟,也被称为桥联盟。事实上,无论渭水联盟当时失去了什么,这对李世民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
任何有一点自尊的人,面对渭水联盟的不平等条约,都会有深深的羞耻感,更不用说一代皇帝唐太宗了。渭水联盟事件发生在626年8月30日。今年发生了三件大事。今年6月4日,玄武门发生变化。8月9日,李世民登基称帝。
[img]92338[/img]
当时,突厥王杰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率领军队攻打长安城。也就是说,今年8月28日,渭水河两岸约有20万突厥主力和数万唐军对峙。当时,大唐都城长安随时都有被突厥颠覆的危险。
杰利可汗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军队进攻。事实上,这不是一个意外,但他们听说唐朝内部发生了武力夺权,所以他们想借此机会从中获利。这件事的最终结果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率领六骑,前往渭水上的便桥与杰利可汗联盟。
[img]92339[/img]
双方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唐朝需要每年给突厥一定的利益,而杰利可汗选择退役,当年9月给了唐朝数千匹战马和牛羊,这是当时最著名的渭水联盟。也许这样,条件似乎仍然很好。
杰利可汗不仅选择退役,还给了唐朝一个礼包。这似乎是一件好事,但正是这件好事让唐太宗李世民认为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耻辱。突厥人当时选择南下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img]92340[/img]
一方面,李渊在太原出兵时曾向突厥称臣,他还向当时的始终可汗承诺,当他打下领土时,他获得的财产和美女将献给突厥可汗,从而得到突厥的支持。后来,突厥一再南下。一方面,它是为了增强李渊的势头。
另一方面,他们也想向李渊索要财宝美女。然而,土耳其人一次又一次地想要更多。后来,它似乎变成了一个无底洞。每次唐朝向土耳其人做出贡献,它都像割肉一样痛苦。后来,大唐受不了了。
另一方面,突厥人此时选择南下,其实是为了自己的战略考虑。在当时的突厥人眼里,只有一个分裂的中原才是最符合突厥利益的。如果中原不统一,就不会对突厥产生威胁,从而保证突厥人在东亚的主导地位。
隋末,是世界大乱的时候,到处都是割据势力,比如当时的王世充、窦建德、梁师都、刘武周等。他们都曾向突厥称臣纳贡,以这种方式换取突厥的支持。李渊当时只是众多向突厥称臣的势力之一。
[img]92341[/img]
最后苦心人天不负,就在渭水之盟后的第三年,大唐的国力早已蒸蒸日上,但突厥地区却是内乱频发,李世民也抓住了这个机会,派出了李靖、李世积等大军,经过一场大战,曾经耀武耀威的东突厥灭国,之前傲慢的杰利可汗也活捉到了长安城,一辈子都没能回到草原上。
事实上,面对羞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冷静地处理它。不争一时之气,不勇敢匹配丈夫;我们需要的是审时度势,保持低调。首先,我们必须发展自己,然后抓住敌人的弱点,一击致命。这就是一代杰出的政治家和鲁莽的人之间的区别。
李世民称帝后国力不是很强吗? 为什么李世民还签署了渭水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