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年间,明朝发生了靖难之战。此前,朱元璋曾给女婿梅殷留下密诏,要求他帮助孙子建文帝。那么,作为建文帝的叔叔,梅殷为什么不能在靖难之战中有所作为,阻止朱迪夺位呢?
一、成为徐
梅殷生于元朝末年。早年,他的父亲梅氏和他的兄弟梅思祖加入了元军,镇压了反元的红巾军。后来,梅思祖兄弟叛元,投靠红巾军将军刘福通。到23年(1363年),刘福通被江浙分离的张士诚摧毁,梅思祖兄弟转向张士诚。
直到24年(1364年),朱元璋在消灭陈友谅集团后,全力攻打张士诚,派将军徐达攻打淮安。淮安守将梅思祖知道自己不是徐达的对手,于是主动向城市投降。张士成很生气,所以他杀了梅和其他兄弟。因此,梅思祖对死去的兄弟感到内疚,并试图培养他的侄子梅尹。
[img]90113[/img]
在梅思祖的精心指导下,梅殷很快成为一名精通策略、擅长骑马和射击的英年人才。洪武11年(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女儿宁国公主15岁,到了结婚的年龄。朱元璋的女儿出生在她的妻子马皇后身上。她非常爱她,想为她找一个好丈夫。
当时,朱元璋听说梅思祖侄子梅殷长得很有礼貌,文武双全,就亲自召见他。梅殷在朱元璋面前谦虚有礼,处理得当,立刻受到皇帝的重视,成为乘龙快婿。随后,梅殷娶了宁国公主为妻,担任山东学政。
殷字伯殷,汝南侯思祖从子也,天性恭谨,有策略,便弓马。十六位太祖女儿中,尤其爱殷。当时李文忠以上的公典汉学,而殷视山东学政,赐智褒美,所谓殷精通经史,堪称儒宗。(明史公主传)
后来,朱元璋的侄子曹国公李文忠负责汉学。在山东考察期间,他发现梅殷在当地学习很好,所以他在叔叔朱元璋面前大力赞扬梅殷。因此,朱元璋更欣赏梅殷。他亲自下令赞扬梅殷精通经史,能成为一代儒家大师。
此后,由于朱元璋的其他女婿大多以皇室身份违反法律法规,谋取私利,只有梅殷谨慎守己,梅殷成为朱元璋16位女婿中最受公公信任和重视的一位。然而,在洪武23年(1390年),梅思祖的家人被胡维庸案卷入其中,导致梅殷非常害怕公公朱元璋,保持谨慎的态度。
二、守淮安
皇帝春秋高,诸王强盛。殷尝受密命辅皇太孙。(明史公主传)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彪去世,朱元璋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当时朱元璋年纪大了,担心年轻的孙子控制不了朝廷,就给梅殷留下了密诏,请他帮助朱允炆。
洪武31年(1398年),朱云文登基。为了消除所有持有军事权力的叔叔对自己的威胁,他立即开始削减诸侯。虽然梅尹是他祖父留给他的重要大臣,但朱云文甚至不相信所有的叔叔,自然不相信他的叔叔梅尹,放弃了他,导致梅尹在战斗结束后很难有所作为。
随后,建文帝削藩失策,导致燕王朱迪反叛。建文四年(1402年),朱迪带领军队南下,直接指向南京。建文帝没有人可用,所以他想到了梅尹,所以他任命他为总兵,并命令他守卫淮安。然后梅尹在淮安精心设防,严肃军纪,使城市固如金汤。
不久,朱迪在灵壁战役中击败了明军,俘获了明将的平安。从那以后,明军的主力被摧毁,他再也无法与长江以北的燕军作战。后来,朱迪派人向姐夫梅尹借钱,谎称要去北京师傅那里。梅尹拒绝了,指出朱迪违反了太祖皇帝的禁令,这是不孝的。
燕兵破何福军,执政将军平安等。,并派使者假道于殷,以进香为名。尹回答说:“进香,皇考有禁,不遵者不孝。”王大怒,复书说:“今兴兵杀君侧恶,命运有归,无人能阻。”殷割使者耳鼻纵容,说:“留你的嘴为殿下,言君臣大义。”王为气郁。(明史公主传)
朱棣对此非常生气,所以他回答说:“我带领义兵到北京俘虏奸臣。我遵循命运。你不能阻止我。”梅茵自然知道朱棣是一个欺骗君主的罪犯,所以他割掉了使者的鼻子和耳朵,警告他:“留下你的嘴是为了让你向燕王解释君主和臣民的正义。”
[img]90114[/img]
燕王看到使者这样的脸,看到淮安城防坚固,不得不绕过淮河,直接去扬州和北京大师。然后朱迪进入北京大师成为皇帝,命令各地回归,但梅尹继续坚持淮安。朱迪于是找到了他的妹妹宁国公主,强迫她写一本血书来招募梅尹。
三、投降被杀
梅殷收到妻子的信,为了妻子和儿子的安全,不得不投降朱迪。然后梅殷去京师拜见皇帝,朱迪亲自上前安慰他说:“你辛苦了。”梅殷对朱迪夺位不满,觉得自己受到了岳父的委托,于是讽刺地说:“辛苦却失败了。”朱迪听了,沉默了一会儿。
永乐二年(1404年),都御史陈颖知道朱迪对建文老臣不满意,于是上书诬陷梅殷养死者,并与女秀才刘氏一起诅咒朝廷。早就对梅殷不满的朱迪听了,决定把它除掉,然后回答说:“我自然会处理这件事。”
永乐三年(1404年)冬天,梅殷像往常一样入朝拜见皇帝,却被前军都督事谭深、金衣卫指挥赵曦推到尹达桥旁淹死。后来,他们谎称梅殷在水中自杀。这个胡说八道的理由显然骗不了宁国公主,于是她拉着哥哥朱迪的衣服,让他严惩凶手。朱迪别无选择,都督也知道许成揭露了这件事,就把谭深和赵曦当成替罪羊,处死了他们。
梅殷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靖难之战后他的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