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鲁迅是东吴丞相,也是当时的顶级名将。历史上,鲁迅擅长防守,那么他在北伐时表现如何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一
@ 说到陆逊的防守成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夷陵之战。公元222年,面对刘备带领的军队,陆逊无法坚持下去,试图让蜀汉军师疲惫不堪。陆逊认为蜀国军队现在正在蓬勃发展,很难对他们进行快速攻击。现在,我们应该表扬和激励士兵观察形势的变化。等他们自己输了再攻击。所有人都很困惑,认为陆逊害怕敌人,有自己的怨恨。
两军相持半年。到了夏热,蜀军无法快速战胜,军队疲惫不堪。蜀汉水军奉命移民陆地,失去了两军相互应对的主动权。蜀军深入敌国腹地,连续数百英里的山川结寨。由于战线太长,运营供应困难。
同年6月,鲁迅发动反击,将蜀军分为大江东西,进行了各种突破。吴军继施火攻击,火烧连营40多个村庄。蜀汉军伤亡惨重。蜀汉将军杜鲁、刘宁投降,都督冯习、沙摩柯被杀。吴军获胜后,将军们钦佩鲁迅。因此,孙权加拜鲁迅为辅国将军,带领荆州牧,即改封为江陵侯。
[img]90035[/img]
二
夷陵战争结束后,鲁迅在石亭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黄武七年(228年)5月,吴鄱阳太守周伟派人给扬州牧曹休发了一封信,谎称受到吴王的指责,打算抛弃吴降魏,要求派兵接他。曹休没有区分真伪,也就是说,10万骑兵率先到安徽省城市(今天的安徽潜山)接他。
同年8月,孙权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崇拜鲁迅为大都督、假黄岳。孙权还派出武将朱桓、绥南将军全聪为左右督,各统兵3万袭击曹休。对此,曹休依靠自己的兵马,仍与吴军作战。双方最终在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作战,鲁迅为中部,使朱桓和全聪为左右,大败魏军。
魏军败了,鲁迅等人督军追杀,直接抵达夹石(今安徽桐城北),斩获魏军1万余人,缴获牛、马、骡、驴车1万辆,军用设备数不胜数。幸运的是,曹休的残疾人贾悝jy回来了,他活了下来。但不久,曹休因愤怒死于疾病。
因此,在石亭之战中,鲁迅提前设计了伏击,在防守上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当然,除了基于防守,鲁迅还主动攻击曹魏。
三
嘉禾元年(232年),鲁迅率军前往曹魏庐江(治六安,今安徽六安东北)。曹魏扬州总督、征东将军见吴军舍船登陆。因此,他督促精锐部队伏击杨宜口(阳泉水和决水交汇处,今安徽霍丘东北)的吴军。鲁迅探索了魏军的动向,于是连夜率领部队撤退。因此,在这次北伐中,双方可以说是点到点。
三年(234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五次攻魏,遣使联系东吴协同攻魏。同年5月,孙权亲率领10万军队进驻巢湖口,准备进攻合肥新城。与此同时,孙权派遣鲁迅和诸葛瑾率万余人进入江夏(郡治武昌,今湖北鄂城)、准备进攻襄阳(今湖北襄樊)的绵口(今湖北汉口)。孙韶、张承率万余人抵达淮河,准备进攻广陵、淮阴(今江苏淮安)。对此,在笔者看来,鲁迅等人只是偏师,即主要承担策应孙权的任务。
四
[img]90036[/img]
@ 魏明帝曹睿得知孙权进攻合肥的消息后,亲自带领水手前往。孙权多次派兵攻打新城,守将张颖等力战拒绝,最终无法克服。当时吴军病人很多,曹睿率领的军队即将到来,孙权撤退。另一方面,鲁迅率领军队假装向阳,强迫敌人进城防守,然后跟随诸葛瑾稳步撤退。在回军的路上,他还掠夺了江夏的新城、安陆和石阳,并取得了一些成就。
在东吴赤乌四年和曹魏两年(即公元241年),鲁迅北伐征服了与武昌临江对峙的诸城。在此基础上,鲁迅在诸城建设了城市防御,并驻军了3万人,以加强长江防线中段的稳定性。自公元241年以来,鲁迅没有再参加北伐曹魏的行动。
综上所述,鲁迅的三次北伐主要是小规模的攻击和侵蚀,没有诸葛亮的北伐那么强大。基于此,鲁迅很难取得更大的成就。当然,鲁迅也没有让苏州失去任何东西,这样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
陆逊在历史上擅长防守,那么他在北伐时表现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