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礼(1034-1095年)出生于福州临川,是北宋重要的政治家、诗人、宰相王安石的同母弟弟。他和王安国、王培一起被称为临川三王。
王安礼于嘉佑六年(1061年)中进士,最初在幕府担任河东路唐介门下官职。溪宁三年(1070年),西夏入侵边境,河东宣抚使韩江赶紧调动4万人进行防御。然而,王安礼坚决反对这种做法,认为人不擅长战争,现在驱使他们上阵,即使不被敌人打败,也会因寒冷和饥饿而丧生。征兵应停止。后来,吕公璧采纳了他的建议,动员精兵迎击敌人,使4万无辜的人民免于灾难。吕公璧非常感谢王安礼的意见,并报告了此事。宋神宗听说了自己的才华,召集他到崇文学院读书,进入集贤学院,担任润州、湖州知州、开封府法官,直接放弃人民学院,参与日常生活笔记的修订,担任知识制度的职务。
[img]88412[/img]
王安礼有勇气坚持正义,直言不讳。他和王安石在政治上意见不一致,上书反对变法。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写了一些反对变法的诗,被御史中李定等人指控入狱,处境十分危险,没有人敢帮忙。然而,王安礼泰然面对君王,对宋神宗说:自古以来,有度量的君主就不会因言辞而定罪。现在苏轼突然被逮捕并犯罪。恐怕后人会说陛下不能容忍人才。神宗本来并不打算深究此案,但在王安礼的劝诫下,最终对苏轼从轻处理。
在担任开封知府期间,王安礼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善于审理案件,执法严明。有成千上万的案件积压,无法妥善处理和公正判决。他日夜努力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暗访,不畏权力,认真分析案件,坚持公正执法。在他上任仅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审理了所有的积案,导致他上任仅三个月所有囚犯都被释放,并将结果公之于众。辽国使臣在府前看到这一幕后,也对他大加赞赏。听到此事后,宋神宗也称赞道:王安礼勤勉于公务,惊动邻国,实至古无愧。特别是为了奖励他,他被提升为官职。
[img]88413[/img]
元丰四年(1081年),王安礼被任命为尚书右丞,后来晋升为左丞(副相),参加了国家政务会议。元丰七年(1084年),因多次反对神宗派兵攻打西夏,被御史张汝贤弹劾,被贬为端明院学士,调任江宁府知府。元佑年间,他被授予资政院学士学位,先后担任扬州、青州、蔡州、舒州等地的知州和永兴知军。绍圣二年(1095年),他在任太原知府期间去世。追赠他金紫光禄大夫、太师、魏国公的荣誉。
王安礼:临川三王之一,他担任过什么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