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遗诏”曝光揭露雍正没有篡位
雍正皇帝继位,民间和野史传闻很多。流传的一种说法是篡位,认为康熙皇帝想传位于皇十四子胤,而皇四子胤祯(后来雍正)串通隆科多,将遗诏上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四子”。
昨日,辽宁省档案馆新馆首次展出的“康熙遗诏”给出了答案:没有篡位。
辽宁省新档案馆的建筑面积是省档案馆的6倍。新博物馆位于沈阳浑南新城的核心区域。市民只要拿到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就可以免费查阅明清以来辽宁各个历史时期的解密档案。
可查阅百万卷解密文件
新博物馆位于沈阳浑南新城的核心区域,是未来城市的主要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与辽宁省博物馆、科技博物馆、图书馆共同组成了辽宁省重要的文化建筑群。
原省档案馆在省政府院内,由武警守卫进出。进入前需要向相关部门办理相关介绍信手续。新博物馆与相邻的辽图新博物馆和辽博新博物馆没有太大区别。借阅档案,只需出示身份证、军官证甚至居民户口簿即可。
试运行期间对社会开放,可查阅收藏的电子档案、微缩档案、数字公开的现行文件。开业时间为每周一至五上午9:00至下午4:00。
@ 新博物馆还将开放三个常设展览。清朝皇家档案馆、辽宁记忆展、中国档案精品展。
“康熙遗诏”首次亮相
记者看到,省档案馆收藏的“康熙遗诏”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相同的内容。其中,有“雍亲王的四个儿子胤祯,性格高贵,深爱着我,能够克服大统,继我登基,继皇帝的位置……”这个四个儿子胤祯就是雍正。
据省档案馆专家介绍,雍正即位后,建立秘密存储诏书,封在盒子里。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高悬后,皇帝死后取出,告诉世界。
这个诏书完全可以证明雍正的合法身份。在传位诏书中的满文中,“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没有矫饰的可能,而清代汉文诏书中使用的是繁体字,“于”字和“十”字在字形上相差甚远,难以改变。
乾隆为多尔贡平反
清玉最后通牒是中国唯一一个保存至今的清朝皇族家谱。省级档案馆收集了清朝顺治至光绪各朝26次的玉最后通牒1133卷。清代玉最后通牒详细反映了清代的规章制度、宫廷历史、皇室户籍、人口繁殖等方面。
昨天,记者看到了《玉牒》中关于多尔根的罕见记载:多尔根的名字在康熙九年的玉牒中是空的。100多年后,乾隆年间又有了多尔根的名字。
多尔根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和皇太极的弟弟。清军入关后,他是真正的统治者。顺治继位后,他协助年轻的皇帝,先后被授予政王、叔叔、叔叔和皇父。他39岁去世,死后被追逐为宗义皇帝。仅仅一个月后,他就被追究逆罪,削减了他的头衔,贬低了他的宗籍,并在玉石最后通牒中出名。
直到100多年后,乾隆皇帝修复了坟墓,恢复了瑞亲王的头衔,并补充了玉石最后通牒,并评论说,“定国开基,成为统一产业,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康熙爱吃韭菜盒
清朝皇帝在东巡的路上吃什么?副食包括猪、羊、禽蛋、牛奶茶、豆腐、泡菜、新鲜水果和蔬菜,甚至是冷热食品。主食主要是大米,包括意大利面、锅渣、面筋等。
记者看到了“康熙三十七年东巡盛京内务府准备菜单”:猪油炒白菜、猪油炒芹菜、猪油炒胡萝卜、酱烧茄子、盐韭菜盒、腌水烫酱瓜、水烫白菜心等。
据专家介绍,康熙宴会规模较小,乾隆48年宴会101桌。宫中档案详细记录了康熙皇帝三次东巡的饮食。康熙第一次东巡盛京时,他仍然保持着喜欢粘食和甜食的生活习惯。东巡时,皇庄征集的粮食主要有高粱、吉米(黄米、粘米)、小米、谷仓、燕麦、粳米、小豆、绿豆等。
[康熙遗诏]原件首次曝光 雍正帝真是篡位上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