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太子是明思宗朱由检的第三个儿子,清朝预斩草除根明朝后裔。他们认为朱三太子是清朝的后裔。
朱慈焕,明思宗朱由检第三子,母庄烈皇后周氏。崇祯十六年(1643年)被封为定王,别名朱三太子。
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流寇入京师,李自成封朱慈炯为定安公,李自成败退时不知所措,南明年间追封为定哀王。
作为一个失踪的明朝皇室,他的绰号朱三太子更有名。关于他起兵反清复明的谣言一直困扰着清初政府。然而,明朝死后,民间所谓的朱三太子往往是指朱由检的第五个儿子朱慈焕。
朱三太子案是清朝康熙时期发生的反清事件。
清初,传说崇祯皇帝的第三个儿子还在民间 , 有人以朱三太子为号召, 举兵抗清,清廷大力搜捕,史称朱三太子案 。
康熙十二年冬( 1674年1月,北京有杨起龙,诈称朱三太子,组织奴隶、租户,密谋起事。由于事故泄露,清廷镇压,起龙逃走了。
十九年来,自称朱三太子慈禧的反清者在陕西汉中被捕,迅速起隆,但清廷指其假冒,在北京死亡。三藩乱时,福建蔡寅还诈骗朱三太子,拥有数万人,与台湾郑经勾通反清,被清军击败天宝山。康熙四十年后,江苏太仓、浙江大岚山等地反清力量均称拥立朱三太子。47年正月,在浙江大岚山起兵抗清的张念一(念一和尚)被捕。4月,清廷根据自己的口供,在山东汶上县逮捕了张姓父子,指的是起义军拥立的朱三,护送到浙江审讯。张供认,本名朱慈焕,是崇祯皇帝的四子,长期流落河南、浙江等地,先后改姓王、张,以课读生活,时年75岁,与江南有关 、 浙江等地的反清力量无关紧要 。 但清廷指出其伪造明裔,以“通贼”罪仍将朱父子解京处死。朱三太子一案从此遂睡。
朱三太子是谁?朱三太子案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