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次写贾宝玉在太虚幻的情况下翻看金陵十二钗的“终身册”时,看到影射王熙凤的“冰山上有一只雌凤”。他说:“所有的鸟都是从末世来的,都知道爱这辈子的才华。从二令三人木,哭到金陵更可悲。”那么,凤姐判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和结论。
有一种说法,“一从二令三人木”是描述凤姐一生的起起落落的过程:一是“服从”,服从贾母和王夫人的意志,获得信任,为争取和巩固掌权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命令”,指凤姐掌权后,颐指气使,发号施令,养成官方作风和坏习惯,甚至不把丈夫贾琏放在眼里;第三,“人木”说,因为凤姐得势当道,她没有把贾琏放在眼里,贾府失败凤姐失势时,贾琏休了凤姐,人与木的结合是一个休词。这种说法虽然可以自圆其说,但却让人觉得有点牵强平淡。
看看冯姐的整个判断和书中的相关情节。其实曹公在这里用谐音法,把“依”谐成“一”,把“不”谐成“木”。“一从二令三人木”也可以理解为“二令三人没有”。
用今天的话说,王熙凤是贾府的总经理。虽然她上面有王太太,董事长,贾母,名誉董事长,但整个荣府的每一件小事,从钱粮珠宝、人事财经,到吃喝睡觉,都是她的心。她实际上是贾府的家人,这决定了她的起起落落,她的命运与贾府的兴衰有关。曹公在为她写判断词和聪明累乐时,总是把她和贾府的命运总结在一起。
例如,音乐中所说的“家富人宁,终有一个,家亡分散奔腾。“忽喇喇喇像大夏倾,昏昏欲绝像灯将尽”。把贾府的衰落和凤姐的命运联系起来。再来看看凤姐的判词。书中写道:“后面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判云:凡鸟偏从末世,都知爱这辈子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到金陵事更悲哀。毫无疑问,前两句话,曹公对凤姐的才华给予了相当大的肯定。
“所有的鸟都来自末世”意味着凤凰应该出现在繁荣的时代,以增添光彩,展示她的才华。然而,凤姐出生在末世,处于治理家务的阶段。没有更高的平台来展示她的才华,她真的冤枉了凤姐,甚至曹公也为她感到难过。
“大家都知道爱这辈子的才华”,不仅曹公高度肯定了凤姐的才华,而且大家都认为她有才华,喜欢甚至爱她的才华。当然,这包括两位王熙凤的顶级老板贾母和王夫人。正是这两位顶级老板欣赏她的才华,使她成为一名大管家。
但是,贾母和王夫人对一切都有同意见吗?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有一件大事,贾母和王夫人的意见和观点完全相反,那就是宝玉婚姻的候选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贾的母亲都倾向于孙女林黛玉,而王夫人则坚持侄女薛宝钗。他们互相帮助,并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秘密斗争。在这件事上,凤姐没有决策权,很难夹在中间。这就出现了“二令”现象。所谓“二令”,即两种不同的指令,都要你执行,谁也得罪不了。你们既不敢反对哪一个,也不敢执行,你们说难办不难办?
以凤姐的想法,她当然愿意接受贾母的意见,让黛玉配宝玉。这样,她的管家地位就不会受到太大威胁。当她第一次看到贾的母亲有这个意思时,她开了黛玉的玩笑:“你吃了我们的茶,为什么不做我们的儿媳呢?以此为大造舆论,试图压倒“金玉良缘”的气氛。但她却被王夫人冷落削权:王夫人借她“小月”不让她管事;借“绣春囊”事件把她狠狠地教训了一顿。王熙凤觉得薛(雪)家就像冰山冰冷地压着她,这就是为什么她的判决前有冰山在她脚下。
在王太太的压制下,冯姐姐终于明白了,毕竟,贾妈妈老了,时间不多,她还年轻,生活还很长,最后不得不依靠王太太没有贾妈妈的生活,后来冯姐姐在宝玉婚姻候选人的位置转到王太太这边。贾母见凤姐倒戈,黛玉的身体也不争气,为家族后继有人,不得不逐渐妥协。最后,贾母和王夫人达成协议:娶宝钗。这也是凤姐“服从二令”的另一个意思。她不仅主动设置了一个掉包计划,还扮演了媒人的角色,精心策划和具体操作了宝玉和宝钗的婚姻。
那么,“三个人没有”是怎么回事呢?所谓的“三个人没有”,一个是指宝玉的婚姻,黛玉的愤怒,另一个是宝玉的洞发现不是黛玉,而是宝钗,突然感到被欺骗,愤怒,离家出走当和尚,对贾府,宝玉没有;第三是宝钗婚后独自空房间,尴尬的情况,沮丧和早逝,也没有。
“一从二令三人木”,也就是说,王熙凤“服从”贾母、王夫人“二令”的旨意,精心处理了宝玉的婚姻,导致宝玉、宝钗、黛玉“三人不”。书中的三位主角都不见了,贾府因为东窗事件被抄袭。贾的母亲立即去世,贾被贬回南京的家乡。可以说,这座建筑像一座突如其来的建筑。但无论如何,一个大家庭还是要有人支持,王熙凤还是最好的候选人。她自然会想到未来的日子会更加艰难,路会更加不平坦,只能是“哭到金陵事更加悲哀”。
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到底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