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司母戊鼎]为何更名[后母戊鼎]?

2011年3月中上旬,网上和报道称,“司母戊鼎”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引起了广泛关注。有的人欣赏,有的人持异议。有些人认为,由于司母戊鼎的名字已经被列入国家教科书几十年了,并且在殷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时,它已经向联合国报告,所以今天没有必要改变它。有人说,既然司母戊鼎的名字也能讲通,就不用改了。还有人说,既然两个名字都可以,改名就没什么意义了。在这里,我想谈谈我自己的理解。另外,我想谈谈我的继母戊鼎是商代31位国王中的哪一位是王时铸造的,我的继母戊是谁的母亲。

(一)

20世纪70年代,关于司母戊鼎的名字存在争议。关键是“司”字的解读。这个词属于金文。

人们普遍认为,汉字发展阶段分为五个阶段: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然而,文本的发展阶段并没有完全划分。金文已经出现在甲骨文流行的时代。司母戊鼎上的金文是与甲骨文同时期最早的金文。

甲骨文中有正反并存的现象,即一个词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也可以正写反写。例如:

一个词可以写或写。这种积极和消极并存的现象是早期汉字的特征。甲骨文和金文也是如此。在商代的金文中,“司”字和“后”字也像上面提到的甲骨文中的例子:

了解以上道理,看司母戊鼎上的“司”字,就能理解:这个字读“司”,还是读“后”,原来都可以。

在现代汉字中,“司”和“后”是不允许混合的,但在金文和甲骨文中,正反都是一个词。这样,司母戊鼎上的“司”字就可以说是“司”字,也可以说是“后”字。这就是正反并存的道理。

[司母戊鼎]为何更名[后母戊鼎]?

(二)

司母戊鼎上的“母”字是母亲的意思。商代人的名字以A、B、C、丁命名,司母戊鼎上的“戊”字是母亲的名字叫“戊”。

以前叫司母戊鼎,“司”是祭祀的意思。司母戊是祭祀名为“戊”的母亲。从语法结构上分析司母戊三个字,是动宾结构的短语。如下图所示:

这个短语的性质是动词短语。

现在改为后母戊,“后”是女王和女王的意思。后母戊的“后”是指身份,这里指的是先王的女王,即时王的女王。后母戊三个字的意思是女王母亲的名字戊。从语法结构来看,三个字是由同位关系组成的短语。如下图所示:

所谓同位关系,是指两个词指的是同一个人或事物,并使同一句子成分。

以上短语的性质是名词短语。

如果孤立,司母戊和后母戊都可以说通。

(三)

现在是给大鼎命名的。丁的命名,过去我们常见的有毛公鼎,这是周代著名的鼎,以人名命名。另一个例子是1935年殷墟王陵区1004号大墓出土的牛鼎、鹿鼎,以鼎上图案命名。这些命名的共同点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命名。司母戊鼎的命名是以动词词性词组“祭祀母亲戊”命名的,显然不伦不类。将后母戊命名为名词短语,以人名命名,意思是:为纪念母后戊而铸造的大鼎,这符合命名规律。从考古的角度来看,后母戊是墓主的名字,墓主的名字必须是名词短语。

司母戊鼎的更名是一个关于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的问题。这是一个将这个国家几十年来被曲解的贵重文物归还给它的正确名称的问题。后母戊鼎出土于殷墟。安阳是后母戊鼎的故乡。今天,后母戊鼎有了正确的名字。作为后母戊鼎的故乡人,他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和欢呼。

至于教科书中包含司母戊鼎名称的问题,这种变化问题不大。人们不知道他们是否注意到教科书经常被改变。例如,在过去,教科书中有一篇文章叫做“母亲的记忆”(朱德的文章)。人们提出了一个意见,说这篇文章的名字是模棱两可的。“母亲”可以被理解为“记忆”或“记忆”的受动者。后来变成了《回忆我的母亲》。国家教科书的编写最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司母戊鼎的更名涉及语言标准化,完全符合国家编写教科书的要求。至于联合国的申报,更不用说问题了。我敢说,联合国永远不会因为司母戊鼎的更名而否认殷墟是世界文化遗产。相反,中国的实事求是精神将更受国际尊重。

[司母戊鼎]为何更名[后母戊鼎]?

(四)

后母戊鼎是商代王时铸造的?后母戊是谁的母亲?以前有人说是文武丁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大鼎。又说祖庚或祖甲为纪念母亲而铸造的这个大鼎(见2011年3月17日《安阳广播电视报》)。我不知道这些说法的依据是什么。最近,我想到,由于后母戊鼎上的金文与甲骨文是同一时期的文字,“母戊”的名字也应该出现在甲骨文中。以前常见“母庚”、“母辛”的名字,没有注意到“母戊”的名字。于是我从安阳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为我提供的软件《甲骨文图文语料库》中找到了它。《甲骨文图文语料库》的材料包括中外十部著名甲骨文。@ 我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

共有20个名字含有“母戊”。以下四项介绍如下:

(1)自己毛卜,用猪二母戊。三月 (合集19954)

(2)…母戊〔羊〕。(合集19955)

(3)甲申卜,惠猪于母戊。(《合集》22076)

(4)甲〔戌,贞〕朿,〔有〕岁母戊。

母戊(合集2206)

以上四项见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集》第七卷。从内容上看,都是祭祀卜词,“母戊”是祭祀对象。这四个卜词都是一期甲骨文,也就是武丁时期的甲骨文。很明显,“母戊”是武丁的母亲,小乙的配偶,而不是武丁的女王。

史家常称武丁盛世。武丁时期商代综合国力最强,武丁是商代31位王中最有成就的国王。武丁盛世完全有可能铸造后母戊鼎。只有武丁时期适合后母戊鼎的铸造。

甲骨文的发现将中国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近1000年。后母戊鼎上的“母戊”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说明有文字可以考。如果认为祖庚或祖甲是为了纪念母亲而铸造的,“母戊”的名字在二期甲骨文中是找不到的,自然不可能是祖庚或祖甲的母亲。此外,“母戊”的名字在四期甲骨文中找不到,更不可能是文武丁祭祀母亲铸造的大鼎。


[司母戊鼎]为何更名[后母戊鼎]?[司母戊鼎]为何更名[后母戊鼎]?

,

  • 司母戊鼎是什么时候发现的?为什么司母戊鼎被改为后母戊鼎?
  • 为什么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939年初春,河南安阳武官村的兄弟俩拿着洛阳铲...

  • 中国古代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司母戊鼎简介
  • 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的后期(约前16世纪) 前11世纪)皇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 后母戊鼎怎么读?为什么司母戊鼎变成后母戊鼎?
  • 说到后母戊鼎,其实大家都知道,就是这个鼎很有名。如果你仔细看后母戊鼎,你会发现这个鼎其实应该很有意思。似乎和我们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