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02年正月,在楚汉战争最关键的时刻,韩信和彭越联合原燕王臧茶、赵王张敖、长沙王吴芮写了刘邦的书,请他当皇帝。刘邦开始假意拒绝,韩信等将军劝刘邦于202年2月初三在山东定陶泗水之阳举行大典,正式称帝,定国号为汉。就这样,时势把泗水亭长铸就成了英雄,创造了布衣将相之局的汉家世界。
与此同时,封妻子吕氏为皇后,儿子刘颖为王子。
起初,刘邦将都城定在洛阳,后来在娄敬的关说下迁往长安。
历史上有一个通称,叫“汉承秦制”,即汉代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秦朝的。这是汉朝对民族历史的最大贡献。也就是说,他虽然推翻了秦朝,却继承和维护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帝国制度。他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下有三公九卿,地方是县制,基层组织是里,十里为亭,十亭为乡,和秦制完全一样。使秦开创的社会制度得以完全延续,使初建的封建统一制度不断档。
[img]84574[/img]
然而,与秦不同的是,除了继续实施县制外,高祖还部分恢复了封建制度,封建了大量不同姓氏的诸侯王和同姓的诸侯王。汉初,先是封了七个不同姓氏的王,然后砍掉了不同姓氏的王,同时又封了九个同姓王。他们都是高祖的儿子、侄子和兄弟。
高祖热衷于分封制,因为他错误地总结了秦朝第二次死亡的教训的结果,认为秦朝的死亡只有在废除封建制度后才“孤立死亡”。他希望同姓诸侯能起到“藩屏”的作用。除诸侯王国外,高祖还分封了许多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等同于县,大部分都是奖励有功之臣。这样,汉代的地方制就是郡县制与诸侯王国并行,形成了汉初奇特的“郡国制”。
他在封建同姓诸侯王时宣布:“不是刘,而是国王,世界共同攻击。”其目的显然是依靠刘氏家族的血缘关系来建立皇权的障碍。与秦的完整县制度相比,这显然是历史的倒退。由于这些王国封地大,权力重大,就像一个独立的王国,最终适得其反,导致吴楚的“七国混乱”几乎颠覆了帝国。
虽然汉朝承秦制,但秦朝的败亡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和教训。秦朝的败亡表面上是暴政,深层次的原因是反传统反封建,但缺乏政治理想。当用法家制度统一文字、硬币和度量衡时,短暂的秦帝国未能统一帝国内广阔土地上的文化。在摧毁秦帝国精英文化(焚书坑儒)的同时,法家也试图摧毁平民文化。汉人刘向有句话,他认为秦政之失的根本在于“上小尧舜,下邈三王”,这就是秦对传统的蔑视。修齐治平的理想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已经非常丰富,但秦统治者都唾弃了。
汉代建立之初,就注重用新思想、新方法诠释传统文化,把建设新思想、新文化放在首位。以社会现实为基础,深刻反思当代历史,成为汉朝君臣的自觉意识。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适逢其会,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缓解了法家的严酷。这种“无为而治”反映了人们对暴政的厌恶和对安静稳定生活的渴望。这就是刘邦欣赏黄老之学的原因。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社会底层开始的皇帝。他不受传统礼制的束缚,制定政策注重社会现实。他为后代建立了一个稳定成功的统一帝国的例子。大汉帝国作为中华文明本身孕育的伟大王朝,在最深层次上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
我们被称为汉人,因为汉朝制度影响了整个封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