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经过四年的“靖难”战役,战争以“反王”朱迪战胜“合法”皇帝朱允文,夺取政权而告终。因此,可以追溯到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英为首的七位诸侯反叛。他们的势头、叛军数量和叛乱的广阔地区远远优于朱迪的“靖难之战”,但叛乱在短短三个月内就被镇压了。为什么“削藩”造成的叛乱在1500多年里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纵观“七国之乱”和“靖难之战”,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开国皇帝开启了历史的倒车,封印了诸侯王,在各地留下了叛乱的根源。叛乱发生在他们的孙子孙女成为皇帝时,叛乱的导火索是皇帝实施了“削藩”政策,导致最强大的藩王举兵造反,甚至叛乱的旗帜也非常相似。他们都想杀死朝廷的奸臣,恢复祖先的法律。但从规模上看,“七国之乱”比“靖难之战”要好,但规模大的却被迅速镇压,而规模小的则在肆虐四年后颠覆了政权。
事实上,仔细审视这两次“削藩”的成败,我们还是可以找出一些不同之处,正是这些不同之处使成败异势,功业不同。
一、 上一代君主的责任
汉景帝的国家由他的父亲汉文帝掌管。文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善良的皇帝之一。在他的治理下,汉朝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刑罚也大大减轻。甚至有记载说,一年只有几十起犯罪案件,几乎到了废除刑罚的地步。不仅如此,汉文帝还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君主。在参观细柳营时,他发现周亚夫是一位统治军队的将军,并被重用。临终前,他告诉汉景帝,如果遇到危机,周亚夫是一位有用的英俊天才,这样景帝就必须相信他。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汉文帝的判断,正是周亚夫带领汉军在短时间内镇压了“七国之乱”。
建文帝的国家来自祖父朱元璋。与汉文帝完全相反,明太祖朱元璋的血腥在历史上是有名的。他知道他的孙子是个软弱的人,和他一起打世界的兄弟是一群强大而有能力的人。为了顺利地把政权交给孙子,朱元璋一次又一次地犯下各种罪行,残酷地屠杀了英雄宿将,直到他几乎杀死了开国英雄。他感到安全。然而,像朱元璋这样明智的人有时会感到困惑。他只看到元勋对建文帝的威胁,却看不到儿子在世界各地当藩王对孙子的威胁。早在1500年前,西汉就证明了封诸侯王是错误的,但他在1000多年后开始了历史倒车,给了诸侯王更大的权力,给了他们独立调动军队的权力。然而,像朱元璋这样明智的人有时会感到困惑。他只看到元勋对建文帝的威胁,却看不到儿子在世界各地当藩王对孙子的威胁。早在1500年前,西汉就证明了封诸侯王是错误的,但他在1000多年后开始了历史倒车,给了诸侯王更大的权力,给了他们独立调动军队的权力。这显然是非常危险的。
政治往往是一种平衡。当所有元勋的力量都被摧毁时,诸侯的力量就变得无法约束,而封建皇权的自我尊重的性质决定了皇帝不可能允许除他之外还有不受约束的权力,这导致朱元璋的继任者必须清理这些诸侯,这些既得利益的诸侯不会顺从地犯罪,朱元璋杀功臣、分封诸王时,中央与封藩的冲突已埋下。
二、 汉景帝和建文帝个人能力的优缺点
作为守成之君,汉景帝和建文帝的政策有相似之处。他们都以宽松著称,大力发展经济,尽量少施刑。从那以后,他们似乎都是善良的君主。但事实上,他们能力的优缺点是非常明显的。虽然汉景帝坚持父仁和的治理原则,但他绝不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不苟言笑,城府很深,心机很重。从他对儿子刘荣、赵大师、英雄周亚夫的处理来看,这个人残忍而简单。
虽然这些性格不受普通人的喜爱,但对于一个国王来说却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建文帝远没有汉景帝的战略和阴毒。虽然他的政策非常仁慈和开明,但在当时强藩在侧的危险环境中,他的弱点是致命的缺点。特别是当燕王反叛时,他迂腐地命令前线军队只能活捉燕王,不能伤害他,让自己背负杀害叔叔的恶名,这只是一个混乱的书呆子。这种能力上的差距也让他无法想象或判断如何在应对危险时做正确的事情。
三、 所用策略与人才的异同
汉景帝的“削藩”首先下刀的是最强大的诸侯刘英。虽然他的技术有点凶猛,但他迫使刘英仓促反叛,导致七国叛军无法形成统一的指挥,使周亚夫先打破其他叛军,最终打败了刘英。建文帝反其道而行之。他不敢先动最强的燕王朱迪,而是先砍其他弱小的藩王,最后对付燕王。他采取了先易后难的策略。但这一举动无疑明确地告诉了燕王他不可避免的结局。作为一个有才华的朱迪,他不能坐以待毙,所以他假装疯狂地卖愚蠢的麻痹建文帝,秘密地与他的心和腹部密谋,准备叛乱。一切基本就绪后,朱棣平静地诱杀了建文帝派到北京的官员,举兵造反。原来,“削藩”政策是一种政治冒险。如果你想削减,你必须抓住威胁最大的诸侯,但建文帝反过来给了朱迪足够的时间准备和应对,最终导致失败。
由于叛乱是不可避免的,派谁来平定叛乱是核心问题。在这方面,汉景帝比建文帝更幸运。首先,他的父亲汉文帝为他留下了一位将军周亚夫。此外,他还可以使用一批优秀的人才,如窦颖。虽然七国联军有数十万人,但在这些人才的指挥下,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了。然而,建文帝并没有那么幸运。他的祖父朱元璋几乎杀死了所有能够习惯战争的将军。当建文帝想雇佣人时,满朝几乎没有可以重用的将军。他任命的齐泰、黄子成和其他人都是一群儒生,他们在纸上谈论兵行,但如果他们制定战略并赢得战场,他们根本做不到。虽然建文帝一次又一次地派遣军队征服和压制燕王,但他们都因为将军的指挥而失败,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全面失败。
四、 对手的能力水平
公平地说,虽然七国之乱的首领刘英在反叛时实力比后来的燕王朱迪强,但他的才能却无法与朱迪相比。朱棣早年与父亲朱元璋四处作战,后授封燕王,开府北平,守卫明朝北部边界。在他在北平的十多年里,他带领军队进行了两次北伐,多次参与北方中国的军事行动,在北方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朱元璋死后,朱棣在年龄和排名上都居诸侯王之首,声誉相当高。刘英是汉高祖刘邦兄弟的儿子。虽然他也有一些军事技能,但他的军事能力无法与朱迪相比。有一次,刘英的手下给了他一个奇妙的计划,让他绕道,意外地在西汉首都长安捣乱,但愚蠢的刘英没有采纳;在同样的情况下,朱迪听从了下属的建议。当战争陷入僵局时,他带领轻兵绕过建文帝重兵防守的城市,渡过长江,直接在首都南京捣乱。他在一场战役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用一次军事冒险漂亮地完成了“斩首行动”,赢得了“靖难之战”。叛乱对手的才能也决定了两次“削藩”战略的成败。
正是这些差异导致了相距1500多年的两次“削藩”行动的两个相反结果,最近历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同是削藩 为什么汉景帝和建文帝会一成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