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织经》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整人笔记”。这个“笔记”是由武周时期的酷吏万国军和来俊臣根据他们的整体经历编写的,主要内容是罗织罪和陷害人。同时,酷官周兴临死前读过这本书,感叹弗如愿意死;狄仁杰读完整本书后,一代名人惊呆了,但他不敢喊冤枉。让我们来看看酷吏自己总结的“整个人”的全过程。
@ 确定“整”对象,即书中所说的“人人皆可罪,罪人必定他人”。
那么如何确定对象呢?或者什么样的人应该成为定罪的对象?这本书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标准”,即“所有的敌人都不是我的敌人,我的敌人,虽然我的朋友也是我的敌人”。换句话说,人们共同的敌人不一定是定罪的对象,老板的敌人,无论他的身份如何,都应该成为定罪的对象。
@ 罗织的指控,即诬陷。书中说:“刑不如,陷无所不能,不患罪无名,患无疑。”意思是“惩罚做不到,诬陷什么都可以做,目的是让老板或君主怀疑被诬陷的人。”
“诬陷”的方式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设计好计划”。设计一个荒谬的说法是指他所说的。如果你认为这不足以杀人,你可以给他一个更大的指控。什么指控?也就是说,“如果你死了,不要违反它”,“欺负你的国王是最大的,你不可避免地会犯罪”,也就是说,诬陷你谋反欺负你的国王。
@ 逮捕。罗织犯罪后,他将被逮捕。逮捕需要老板的批准,不能私下逮捕,否则老板会不满意。因此,我们需要“等待没有甲骨文,等待没有甲骨文”。我们怎样才能让老板知道所罗织的指控?我们需要“密而举”。
通过密告检举,让老板知道,老板下达逮捕令是合乎逻辑的。
第四,审判。逮捕后,它进入了审判环节。被审判的人,特别是那些被诬陷和无罪的人,通常不会承认自己有罪,所以他会尽力辩护,即“辩护是常见的”。那么我该怎么办呢?有一种方法,即“审判不同情,惩罚不轻”,是在审判中不同情,给予残酷的重刑,这样他就会“招募”。
第五,修改供词。经过严刑逼供,“犯人”招供,但这些原本是诬陷罪,难免会有瑕疵。我该怎么办?为了找到无瑕疵,有必要修改供词,也就是书中所说的:“供词必不可少,善修不违其实。到目前为止,罪行是可以定的。”
@ 株连。这本书认为:“事情不大,没有什么是惊人的,案件不如公众,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审理案件时,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扩大”案件。首先,株连同党,即“每个人都是党,每个人都可以犯罪”。@ “心所患者,置敌一党;情所怨者,陷其奸邪”,即通过株连将自己的心腹之患,志趣不投的人置于死地,即消除异己。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整人笔记]:连宰辅狄仁杰都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