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定的选秀
先秦时期的官员是世卿世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挖地洞。从秦朝开始,就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中国古代有爵位的人,一般都是立功的,文官也是如此,如曾国藩和李鸿章,立功后才封爵。张廷玉是清朝唯一一个没有立功封爵的文人,编了一本《康熙字典》,封为伯爵,十年后就撤了。没有文人封爵,你可以当大学士,当军机大臣,但没有爵位,爵位一定要立功。秦朝老打仗,立战功容易。到了汉朝,国家承平日久,战功难立。而且老立战功,导致军人老当政,这个东西不行。汉代有一个很好的制度,叫做察举制。察举即选举,自下而上,推举人才为官。察举全称为征辟察举制,有征、辟、察三种方式。征是皇帝听说你很贤惠,把你带到首都;是丞相,郡守这些人听说你很贤惠,把你当成僚属,但这样的人毕竟很少。
有一个成语叫覆水难收,一般描述男女之间的感情。西汉有个学者叫朱买臣。他的朋友很穷。他的家人太穷了,连裤子都穿不上。然后他的儿媳总是踩着他:整天在那里读书有什么用?你能做点有用的事吗?做生意,炒股。朱买臣说我不会。我不会去超市搬矿泉水,我也不会。媳妇生气了,离婚了,再见了。汉朝的气氛相当开放。女人可以提出离婚。朱买臣的儿媳再婚了。后来,朱买臣太贤了。皇帝听说后,他被征服为2000石郡的守卫,衣锦回家了。朱买臣骑着高头大马,带着随从回来,两千石闹着玩!他媳妇来找他,说上次逗你玩!我很早就看到了你,我只是激励你,让我们再婚吧!朱买臣说小样,你别跟我来这套。
[img]83756[/img]
在马前泼水,在马前泼一盆水。如果你把它拿回来,再婚;你不能把它拿回来玩!很难把它拿回来。但像朱买臣这样的人太少了。皇帝可以听说你得到了多少人才。征地不是主要途径。主要依靠什么?观察,自下而上推荐人才。
选拔东汉人才,注重举孝廉。孝和廉不是天才,而是德。德的衡量就是大家都说你孝顺,你孝顺;大家都说你廉洁,你廉洁。这个制度特别好,你想想,领导干部都是孝敬老人,不贪污,不取不义之财,推而广之,这种社会风气当然不错。但另一方面,我不当官,当然廉洁,我贪谁!我孝顺,你去我们家考察,我当然孝顺。四十多岁了,我跪在地上给爸爸洗脚,孝顺不孝!你掀起我爸的裤腿,看看我昨晚踢的黑印。父亲去世了,在坟墓旁结庐,守孝三年,结果一年生了一个孩子,这叫什么,能叫守孝吗?说实话,孝廉是无法衡量的。你孝不孝,廉不廉,依靠人才在当地的声誉,被称为乡举中选。
所谓声望,就是钱不重要,商人有钱,但商人唯利是图,能孝顺吗?官宦家庭才有声望,所以门第望族成了选举的主要依据,后来当官就看你们家是不是官宦出身了。欧洲人曾经说过,三代人需要培养贵族气质,暴发户不是贵族。平民永远不孝不廉,官宦家庭出身总能被推荐,这就造成了累世公卿。比如曹操统一北方之前的袁绍,四世三公。四世三公不是世袭,袁绍的爷爷不是传给他爸爸的,他爸爸是传给他的,而是他们四代人的声誉积累起来的。他们都成了三公这样的大官。门生和官员遍布世界各地,这说明他有多强大。就这样,一个人占据了幽、冀、青、四州的力量,世界上有十三个州,他占据了四个州。力量大但实力不大,靠声望吃饭,或者他是窝囊废,这么厉害的人竟然被曹操摧毁了!
这样,这种选举制度显然违背了当年的初衷,不能为国家选举有用的人才。
汉代最受批评的举孝廉制度:内定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