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伦靖端长公主(1628-1686年),清太宗皇太极三女,母亲为孝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与皇太极二女马喀塔、八女同母。固伦公主初封。1639年,科尔沁亲王奇塔特嫁给了孝庄文皇后的侄子。1657年,进封固伦长公主,1659年,进封延庆公主。又改封靖端长公主。固伦靖端长公主于1686年59岁去世。
生平
公主出生于后金天聪2年7月初三(1628),与皇后固伦靖端公主察哈尔固伦温庄公主玛喀塔、皇八女固伦端贞端公主同胞姐妹。
崇德三年(1638)12月,11岁的公主被许配给科尔沁部台吉索诺木的儿子奇塔特(中宫皇后的侄子和庄妃的侄子)。事实上,这对夫妇在他们的一代人中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公主实际上是奇塔特的表妹,他的侄子结婚了。因清关前的婚俗,无论血缘,无论代分,这一举动在当时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太宗一度,太宗的抚女和硕公主先嫁给了科尔沁部的满珠习礼(庄妃之兄),皇四女雅图于天聪七年许嫁给了吴克善(庄妃之兄)的儿子毕尔塔哈尔。这一次,皇三女也被允许在这个部门结婚,这显示了科尔沁部在清关前的地位和作用。
顺治八年(1651)闰二月,奇塔特先去公主,公主才23岁。清关前,女性再婚的社会条件相对宽松,但清关后,顺治朝汉化加强,女性贞节观开始确立,继婚等再婚逐渐消失。因此,皇帝的三个女儿在奇塔特去世后一直寡居。
顺治十三年(1656年),公主因顺治皇帝的妹妹,在顺治十四年(1657年)晋封为固伦长公主。
晋封为固伦延庆长公主,顺治16年(1659年),后改为固伦端靖长公主。
康熙二十五年(1686)五月,寡居的皇三女在36年的浪费岁月后去世,时年59岁。
婚姻生活
崇德三年(1638)十二月初七,额旭奇塔特率15名侍从嫁给固伦公主[2] 皇三女来到盛京,太宗特命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等前来迎接。11日,盛京宫举行了皇三女婚前定婚礼,奇塔特宰牲畜39(27头),备酒4瓶,在崇政殿举行盛宴。宴会上,奇塔特向太宗行三跪九磕头,按礼献上盔甲,雕鞍马3匹,空马24匹,表达了嫁给公主的诚意。
12岁的皇三女固伦公主在崇德四年(1639)正月与科尔沁国额徐奇塔特结婚。同日,与硕亲王以下、满蒙汉诸官齐聚崇政殿,与硕福晋以下满洲蒙古固山额真昂邦章京承政的命妇咸集清宁宫。太宗皇家崇政殿、科尔沁国、硕福妃(中宫皇后之母)和次妃(庄妃之母)率随从妇女从清门进入崇政殿。福妃站在东面,次妃站在西面,跪着磕头。因为他们都是太宗的岳母,太宗降座答礼。然后,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巴图鲁郡王满朱习礼、额徐奇塔特率领大臣们三跪九磕头礼。礼毕,太宗命诸王坐在崇政殿内,古山贝子宗室公及各官俱按八旗各自所在旗的顺序依次坐下,宴请宾客。在婚宴上,福妃献上了太宗和皇后的貂帽、貂镶女朝衣、元狐毛、貂毛、猴毛、盔甲、雕鞍、骆驼、马毛、貂皮等物品,太宗“酌情接受”。
结婚后,皇三女并没有立即回到科尔沁部定居。崇德四年(1639)五月,固伦额徐奇塔特先行归国,太宗命及硕亲王以下内部大臣以上,到演武场相送,并设宴告别。同年6月,固伦额徐奇塔特返回,多尔根、豪格等在5里外相遇,宴之。直到同年9月,皇三女才和固伦额徐奇塔特回到蒙古总部。临别时,皇后率诸王贝勒之福晋出盛京,设宴告别。崇德五年(1640)闰正月,在去拜访哈尔固伦公主、固伦额徐额哲所在地的路上,皇三女和奇塔特去拜访,并参加宴会。第二天,太宗和皇后又给了皇三女夫妇宴宴。之后,公主、额旭与父皇、母后至胞姐玛喀塔府聚在一起,互相奖励,幸福融融。同年,皇三女和额旭去了盛京省,10月份回到了总部。中宫皇后带领王贝勒福晋送往盛京避痘所。送骆驼、马匹、雕鞍、设宴后,她又回到了自己的豪格和尼堪。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八日,太宗赐固伦额徐奇塔特、仪仗、皇三女固伦公主的封册及仪仗。其中,公主和额旭的命运是丝绸卷,金卷由72两黄金制成,共4页。金卷与丝绸文内容相同,原存于今科尔沁左中旗档案馆,后遗失。徐的命运还配备了四页金册,这是清关后封亲王的规制,反映了当时蒙古娶满族公主的地位,以及清帝对与科尔沁蒙古结婚的重视。
皇太极第三女固伦靖端公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