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每天都能看到钱,但你注意到钱币上的书法吗?将告诉我的朋友关于钱和银行的书法。
现在第五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很有力,但是谁写的呢?有人说是董必武写的,有人说是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写的,也有人说是当时总行研究处处长冀朝鼎写的。他们三个都写得很好。事实上,这六个字是马文蔚先生,他当时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研究员(1904年)~1988年)写的,来自第二套人民币。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套人民币改革的理念被提上议事日程。1951年,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辰从故宫借了一支宫廷笔。马文蔚先生被要求写“中国人民银行”和“一、二、三、五、捡、圆、角、分”。
之后,虽然数字和圆角分等字从手写字换成了印刷字,但“中国人民银行”这六个字一直在使用。
马文蔚先生博学多才,尤善书法。他用隶书题写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力丰富,是汉隶和魏碑的变体,优雅、和谐、刚柔并济。基本笔画虽然还是隶书,但字形和魏碑差不多,尤其是魏碑里的《张黑女墓志》。
《张黑女墓志》
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确实是由当时主持中央财政经济工作的董必武题写的。董老从小就特别喜欢刘的体情。他以楷书题写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刚健帅气,笔势精悍,骨力强劲,结构严谨,深受书法界好评。
董必武
交通银行成立于清光绪34年(1908年),是中国四大早期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它有33年的发钞历史,是发钞时间最长的银行。1986年7月24日,作为金融改革试点,国务院批准重建交通银行。1987年4月1日,重组后的交通银行正式对外开业,总部设在上海。它已成为中国第一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现为中国五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
“交通银行”这个词是现代书法家郑孝胥写的。郑孝胥以他的“郑派”行书而闻名,同时也在楷书中工作。“交通银行”这个词的字体结构紧凑而折叠。它庄严典雅,危险而放松。它既不规范,也不美观。据推断,这个词更多地来自被称为“魏碑之王”的张猛龙碑。
张猛龙碑
中国银行
1912年1月24日,中国银行也是中国四大早期银行之一,经中华民国总统孙中山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它在上海清代银行旧址上开业,并将清代银行改为中国银行。它负责整顿货币制度,发行货币,整理国库,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因此,中国银行是中国最古老的银行之一。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这个词最初是孙中山先生写的。目前,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业务部(原中国银行总行)大楼上的石刻行名仍为中山先生的原题。
郭沫若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银行名称的风格和格式各不相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担任中国银行行长后,他觉得中国银行有必要统一风格,于是邀请郭沫若先生(1892年)~1978年)重写题目。1980年4月1日,郭沫若题写的“中国银行”首次用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外汇兑换券。郭沫若的“中国银行”这个词变化很大。粗笔不臃肿,坚实如柱,细笔不弱,刚劲如铁,飞白恰到好处。字字精到,气势磅礴,力量重。其实是郭沫若先生题词中的精品。
招商银行
1987年,当时87岁的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秦承生先生题为“招商银行”四字。
《川宝子碑》
秦先生~1990年),他擅长书籍和数体,尤其是东晋名碑《川宝子碑》。他曾经写过《集川论十绝》,他的“川宝子”特别有神理意义。因此,人们称之为“秦宝子”。@ 只要稍微懂一点书法的人,就会发现“招商银行”这个词和《川宝子碑》差不多,但比起来更粗壮、更有活力。这四个字幼稚朴素,隶意浓厚,气质古老,个性十足,令人难忘。
北京银行
天津银行
“北京银行”、“天津银行”都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1937年)~2005年)题目。北京银行原名“北京商业银行”,成立于1996年,刘炳森先生为其题写行名。2004年更名为北京银行后,“城市商业”一词被删除。
刘炳森先生的隶书世界被称为“刘体隶书”。在坚实传统技能的基础上,他以现代审美意识和姐妹艺术的一些节奏和兴趣,创造性地形成了独特的隶书风格,在当今的中国书坛上是独一无二的。刘炳森的“北京银行”和“天津银行”风格凝重、稳定、优雅、自然,将古典与现代融为一体。
出乎意料的是,在你的小钱包里,你经常去的银行包含了这么多知识,书法就在你身边,每天都会见到你!与其说你有多富有,不如说你知道更多的文化。
印在人民币上的书法 你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