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9年的萨尔浒战役是明朝死亡和清兴时期的关键战役。正是因为这场战争的大败,明朝才无法消灭后金,从此变成了防守。即使没有后来的吴三桂开关,明军也无法阻止清军前进。那么,为什么明军在萨尔浒战役中被后金(清)击败呢?
1619年前的后金不再是一个小部落。从明朝开始,女真部落就是东北三省的头号部落。为了管理,明朝将其部落分为海西、东海和建州。努尔哈赤花了五六年时间统一了建州的女真,然后又开始统一了另外两个部落。
明朝早就听说过努尔哈赤的行为,但一方面,官僚机构不作为。由于努尔哈赤没有公开叛乱,军方选择了沉默;另一方面,自1892年以来,明朝开始了为期七年的抗日战争。为了应对日本,明朝也采取了安抚努尔哈赤的政策。
然而,明朝没想到抗日援朝就像沼泽,一步步把明朝拉进来。最后勉强挣扎出来的时候,李成梁、李如松等人经营多年的铁骑基本都耗尽了。最重要的一点是,这场战争花费了800万的巨额工资,国库是空的。明朝开始征收各种苛捐杂税,以填补国库。加上明末连年的自然灾害,各地人民纷纷发生变化。1600年后的十多年里,明军忙于扑灭各地的叛乱,这也使得后金迅速崛起。
1619年,后金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从东到海,从西到辽东,从南到鸭绿江,到外兴安岭。此外,努尔哈赤创建的八旗制度与女真部门紧密相连,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行政和生产组织。当时,每个旗帜有7500名士兵,共有6万名八旗士兵。这6万名骑兵是能够习惯战斗的骑兵,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明朝方面,辽东防务松弛多年,训练荒废,装备陈旧。表面上有十几万士兵,其实大部分都是空的,实际上只有二三万士兵。
1619年农历四月,努尔哈赤以“七大仇恨”为号召,鼓励关外各族联合起来对抗明军。很快,后金占领了抚顺附近的大部分地区。明神宗感到事态严重,迅速从川、甘、浙、闽等省调动精兵,增援辽东。明军共有8700多人,加上依附于明朝的叶赫部和朝鲜军队,总共约有11万人。兵部左侍郎杨镐奉命为大帅。起初,杨镐希望在各部门集结齐全后再出兵,但明神宗由于资金紧张(拨款200万),不听下诏催促尽快出兵,@ 杨镐不得不下令分兵四路,消灭后金。
杨镐的意图是以三路包抄为诱敌之兵,以杜松领导的西路军3万人为主力,进攻抚顺。然而,努尔哈赤发现了这种战斗意图,明军来自世界各地,相互制约,矛盾很多。相反,它给了后金军集中突破的机会。
努尔哈赤认为,明军的南路军进攻速度最快,似乎明军的主力军在南路。后金派了500人去拖敌人。他亲自带领后金4500名主力突袭西路军杜松。
结果,在萨尔浒地区,后金部队击败了明军。明军根本没想到后金部队会出现。之后是一场大屠杀。主将杜松被杀,西路军3万人全军覆没
随后,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北路军,大败之。几天后,努尔哈赤调兵攻打东路军。这时,南路军收到了前线军报,西路军被击败。南路军立即崩溃逃跑。
在整个战斗中,明军杀死了4.5万多人,丢失了2.8万匹骡马和2万支火枪。从那时起,明军就无法进攻了。努尔哈赤也能够接受叶赫部,朝鲜也不得不成为一名大臣。关外成为后金的世界。
从表面上看,萨尔浒之战是努尔哈赤判断正确,用优势兵力打破的。明军明明兵力高于后金,结果每一场战役都被寡不敌众击败。其实明神宗、杨镐、四路军将都应该被打板子,明军真正败亡的原因是晚明的腐朽。
为什么金在萨尔浒战后能大败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