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市民经济和文化的繁荣。这种文化注重享乐,体现在宫廷菜(官宦菜)和江湖菜的双峰并驾。
朱元璋出生在安徽,开国将领中淮扬地区的人很多。官场上流行的菜肴以淮扬风味为主。比如太祖香菇、长寿菜、徽州毛豆腐都有很强的淮扬菜特色。
据《明大政纪》记载,27年(1394年),洪武工部在北京(南京)建了10家餐厅,具体经营交给民间商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用官方投资来刺激内需。这些餐厅非常豪华,里面有剧场等娱乐场所,有些餐厅甚至有水上流动餐厅。为了拉动消费,朱元璋给文武官方钞票(相当于现在为应对危机而发放的消费券),让他们在这些餐厅消费。在皇帝和百官的带领下,这些餐厅自然生意兴隆,“日收十万”。
随着社会物质的丰富和文化的繁荣,民间饮食逐渐走出了“吃”的局限,成为一种独特的娱乐方式。与宋代相比,这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例如,《水浒传》中经常记载的是吃饭和填饱肚子。餐厅的主要功能是“吃饭”,而在明代,去餐厅更多的是一种娱乐。
明代饮食的另一个特点是出现了许多外国成分,极大地丰富了原有的菜肴和菜肴。番茄、辣椒、南瓜、红薯(甘薯)、玉米和大蒜在明代传入中国,尤其是辣椒,对中国饮食来说是革命性的。没有辣椒,今天的川菜和湘菜就形成不了。如今,几乎每个家庭都制作西红柿和鸡蛋汤,它们已经出现在明代。
在烹饪技术方面,明朝与宋朝相比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更加标准化。有烧、蒸、煮、煎、烤、卤、摊、炸、炸、炸、炸、烤等。通过查阅明朝的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发现至少有28道菜是用独立的烹饪方法制作的,例如,燃烧羊头、水晶鹅、酿蟹、蒸龙肝、炮凤肚、烤芦花猪、烂鹅掌、炖印子鱼、炸鸡、煮鸡、酥鸡、炖烤鸭、摊鸡蛋、熏肉、腌蟹、王瓜拌金虾、肉炖鸡、腊鹅、羊灌肠、馄饨鸡、炸骨、鸡煎汤、蒸羊肉、榛子糖粥、鸾汤。
与官宦菜相比,明代民间美食更加丰富多彩,集中在明代著名白话小说《金瓶梅》中,深刻影响了另一部巨大的小说《红楼梦》。
据粗略统计,《金瓶梅》中列出的食品有280多种(主食、菜肴、小吃、干鲜果等)。),19种茶和24种酒,20多个饮食行业被提及。现在看来,它的精细度也令人惊叹。比如《金瓶梅》里有摊蛋、煨蛋、糟蛋、蒸蛋、煮蛋、洒蛋等。这些做法至今仍盛传不衰。金瓶梅的面点也很大观,包括芋饼、肉饼、卷饼、夹沙团、肉末面等。
《金瓶梅》中如此详细的饮食记录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和模仿。今天,山东省阳谷县当地的阳谷酒店有一个特别的“金瓶梅宴会”,还原了金瓶梅中的大餐,并进行了创新。著名的菜肴是“宋慧莲烧猪头”、“肉兜子”、“羊贯肠”、“捶大虾”、“杏仁豆腐”、“西门佛跳墙”、“西门大黄翅”、“糟扒蹄筋”等。
明朝的人吃什么?明代饮食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