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第四女庄静固伦公主(1784-1811年),母孝淑睿皇后喜塔喇氏,时为嘉亲王福晋。九月初七生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嘉庆七年(1802年)被封为庄静固伦公主,同年11月嫁给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玛尼巴达喇。嘉庆十六年五月初七(1811年)去世,年二十八,与姐庄敬和硕公主同葬在王佐村(今北京公主墓)园宿。
徐编辑玛尼巴达喇,嘉庆四年(1799)袭封土默特贝子,历任前锋统领,蒙古都统,道光五年(1825)授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加郡王衔,道光十一年(1831)封贝勒,道光十二年(1832)。
庄静固伦公主墓地
庄静固伦公主和姐庄敬和硕公主葬在王佐村(今公主坟)。宝顶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西侧。由于清朝的祖先制度,公主结婚了,死后不能进入皇陵,也不能进入公婆墓地,必须再建一个坟墓,所以北京郊区有很多公主坟墓,有些地方仍然被称为公主坟墓。与硕公主和固伦公主同年去世,仅隔两个月就埋葬在一个地方。公主墓原有围墙、仪门、享殿等地面建筑,周围广泛种植古松、古柏、槐树、银杏等树木,显得古色古香。地宫均为砖石结构,非常坚固。双墓均为夫妻合葬墓,陪葬品包括武器、蒙古刀、珠宝、丝绸等。
历史背景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1636年)开始模仿明制。皇帝的女儿开始被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出生的女儿被称为“固伦公主”。“固伦”满语意味着世界、国家、尊严和优雅;妃子出生的女儿和皇后的养女被称为“和硕公主”、“和硕”和满语,意思是一方。这两个标题强调了普通人之间的差异,但偶尔也有例外。公主不能叫格格。格格是皇家贵族小姐婚前的总称。顺治17年以来,格格被分为五等:亲王的女儿叫和硕格格;世子和君王的女儿叫多罗格格;多罗贝勒的女儿也叫多罗格格;贝子的女儿叫固山格格;镇国公和辅国公的女儿叫格格。公以下的女人叫宗女。若为侧室所生,均依次降二等。“格格”遂是指王公贵族之女的专称。
嘉庆帝第四女庄静固伦公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