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合鹿最后是怎么死的?合鹿墓在哪里?
春秋战国时期,祖先的名字是如此随意和诗意,没有我们今天那么实际和平庸。比如“合”字就是两扇门——合”就是闭。《易经》说,一个合一的变化就是开放;而“合”就是通向里巷,也就是通向邻里和市场。前者是隐藏的,后者不仅是开放的,也是聚集的。
合鹿用伍子胥献给他的刺客杀死了吴王僚。这个刺客叫专诸。他把鱼肠之剑藏在蒸鱼肚里,暗杀改朝。合鹿得到了越国献给他的三把剑:鱼肠剑逆理不顺,臣以杀君,子以杀父,用来杀前吴王。潘英剑是违法的,对主人不亲,被女儿用来自杀。第三把湛庐剑集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可以临阵拒敌,但如果主人有逆理之谋,就会自动离开。在《吴越春秋》中,它自动出鞘,从水面掠过楚昭王的枕头。我们还有这样的想象力吗?
和鹿当了19年吴王。掌权时间最长的吴王是第一个寿梦,25年;第二个是他儿子夫差,20年,比他多一年。
公元前496年,合鹿死亡。公元前497年,越王允常死,勾践即位,合鹿想趁乱灭越国。在嘉兴西南,双方决战于越国的李子,古地名也有诗意,李本是一种李子的名字。据《春秋左传》记载,勾践将死囚编成三行敢死队,因为怕吴军整洁。他用剑自杀,喊道:“二君有治,臣好旗鼓,不敢逃刑,不敢死。”,扰乱了吴军的心,导致了吴军的大败。灵姑浮“以戈击合鹿,合鹿伤将指”,还捡到了他的一只鞋。“将指”是大脚指。但是伤脚趾怎么会死呢?《春秋左传》中没有记载,只说他“卒于兴,去李七里”。烽火台肯定没有山脉中断的地方。
在这场战争中,吴军投入了3万名精兵,这是明朝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的叙述。他说两军在五台山阵列(明朝想不出“李”这样的地名)。勾践先出敢死队,左右各500人,再出囚徒300人列3行。《东周列国志》说灵姑浮用刀砍了合鹿右脚。它描述了合鹿是怎么死的?——吴王因年老无法忍受痛苦,回到七里外,大喊一声而死。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昌门外虎丘山下剑池水中的合鹿墓。其子吴王夫差为了建造合鹿墓,征集了10万民工,使大象运土石,穿土凿池,积壤为丘,历时三年竣工。因为合鹿爱剑,下葬时用“专诸”、剑三千殉葬,如“鱼肠”。陵墓上方的剑池是一股清泉,深可二丈,悬崖如削,景色幽深。据说秦始皇和东吴孙权都派人来这里凿石求剑,但什么也没得到,只凿地成了深池,故称剑池。剑池是冶炼宝剑淬火的地方。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在这里写了“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每一笔都有两英尺多长,笔劲劲劲。被风霜侵蚀后,“虎丘二字段落湮灭,于是在明代万历年间一如既往地复制和重刻。苏州人称之为“假虎丘,真剑池”,也有人说这句话暗示着闭鹿墓的秘密。
据方志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和鹿埋葬的地方。他被称为“剑池”,因为他把自己最喜欢的3000把剑埋在坟墓里作为殉葬品。历史上很多淘金者都想挖掘合鹿墓。剑池外侧有一块南北倾向的大盘石,面积一两亩。据说合鹿墓建成后,吴王夫差担心工匠们会泄露墓中的秘密,于是邀请所有工匠喝酒看鹤舞。白鹤也会跳舞,多么罕见!他们兴高采烈地伸长脖子,等待着鹤的到来,却等待着一把冷光闪闪的利刃。据说当年有1000多名工匠在血石上喋喋不休,石头还是紫褐色的,叫“千人石”。吴王夫差以这种欺骗手段残杀无辜,手段很卑鄙。
吴王家最后是怎么死的?家庭的坟墓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