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20年,即周平王五十一年、鲁隐公三年的春天,发生了一次日食,《春秋》就是这样记载的“三年春王二月,自己,日食之。《春秋公羊传》记载:春,王二月自己,日有食之。何以书?记异也。这意味着日食发生在春天和周历的二月。为什么要记录日食?太怪异了。然后《公羊传》介绍了记录日食的规则,说为什么日食有时记录日期,有时不记录日期,有时只记录一年级?例如,一个月的某一天是初一,日食发生了。为了便于记录,它提出了两种观点。一是初一叫“食正朔”;第二,日食在初一左右很容易发生,但无论哪一天日食发生,初一都很容易记住。
既然这次日食很奇怪,有什么灾难吗?史书没有记载,但周平王不久就死了,《公羊传》说:三月庚戌,天王崩。《左传》说:三月仁旭,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此外,宋穆公去世,鲁隐公母亲声子去世,夏,君氏卒。声子也。诸侯的母亲去世应该举行一定的仪式,但鲁隐公觉得自己不是自己出生的,只是暂时为弟弟鲁桓公执政,降低了生母的丧葬规范,不发讣告,不亲自哀悼,不叫君夫人,以后也不祭祀。应该说鲁隐公高风亮节,但事态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几年后,鲁隐公被暗杀,身亡。
《春秋》记载的日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历史记录。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日食何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