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派”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根据史料,其命名人原为中国著名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鹏春先生(1892-1957)。
南开校长张伯苓的弟弟张鹏春(字仲述)。一九○四年来,张伯苓和严范孙创办了私立中学(南开学校前身),张彭春成为该校第一批学生。一九一○2000年,他考入清华第二届“庚钱”留学生,与胡适、竺可真、赵元任等人一起赴美留学。他在克拉克大学学习教育学和哲学。他的业余兴趣是研究戏剧。1915年,他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和教育硕士学位。
1916年夏天,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张鹏春学习回国,回到南开任教。当时,南开的新剧(即戏剧)活动正在蓬勃发展。由于张鹏春长期以来擅长戏剧而闻名,他一回到母校就受到热烈欢迎,并立即被选为新剧团副团长。
南开大学成立于1919年。为了满足未来更高的教学要求,张鹏春再次前往美国深造,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并从著名教育家杜伟那里学习。
在美国期间,张鹏春遇到了一位品学兼优的中国女学生蔡秀珠。他们从相识到坠入爱河。1921年5月,他们在纽约举行了婚礼。1922年4月,张鹏春的论文《从教育开始使中国现代化》通过了教育博士学位。六月,长女明敏出生。
张鹏春夫妇抱着襁褓中刚满月的女儿,因为渴望回国。经过欧洲、阿拉伯半岛、印度洋、新加坡、香港和上海,旅途漫长而艰难:最终抵达天津。在路上,年轻的母亲严重晕船,无法照顾婴儿。婴儿突然发高烧,但在旅途中没有条件治疗。回到天津后,我去看医生,得知女儿感染了当时欧洲流行的脑膜炎。未能及时治疗,留下后遗症。可怜的小女儿从此终身残疾,这让刚当父母的张彭春夫妇深感悲痛和愧疚。
1923年9月,张鹏春被清华学校录用,带着妻子和女儿迁往北平,担任清华教务长。同年十一月,他的次女诞生了。女婴健康可爱,让夫妻俩欣喜若狂。为了弥补当初没有好好照顾长女的遗憾,他们百般呵护这个新的小生命,给她起了最美最美的名字。张鹏春一直崇拜印度诗歌领袖泰戈尔和他的诗歌。因为泰戈尔有诗集《新月集》,张彭春给二女儿取名“新月”,英文名为“露丝”。
在此期间,张鹏春与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源(西英)等文学朋友一起准备组织文学俱乐部,社会名称尚未确定。张鹏春向朋友们推荐了“新月”这个词,大家都很乐意接受,所以“新月俱乐部”诞生了。
“新月社”最初以小型聚会的形式出现,然后以俱乐部的形式举办活动。泰戈尔于1924年4月访华,5月8日在北平度过64岁生日。为了庆祝老诗人的生日,“新月社”专门用英语排练了他的著名诗剧《齐德拉》,并邀请张鹏春担任导演。林徽因和徐志摩分别扮演剧中的主要角色,景观画家是梁思成。鲁迅、梅兰芳等文艺界名人分别于5月8日和10日表演了两场比赛。演出结束时,徐志摩深情地说:“我们的几个朋友只是一般的空洞热情,真的是行人独一无二的——只有张仲说一个……”
1925年10月至1926年9月,徐志摩主编北京晨报副刊出版《诗刊》和《剧刊》,成为“新月派”的主要文化传播阵地,影响了新诗艺术的发展。1926年秋,北伐进入高潮,“新月社”成员要么南下,要么出国,俱乐部活动结束。
1926年6月,张鹏春也从清华大学辞职回到南开。他担任中学系主任、大学系教授,并在哲学教育系教授自己的行业。英国文学系成立后,他在该系教授自己的“西方戏剧”。
虽然张鹏春没有参加“新月社”,但徐志摩、胡适等人都是非常好的朋友,与徐志摩更加亲密。1926年2月,徐志摩此时已与陆小曼热恋,他来天津到南开拜访张氏兄弟。有一天,徐志摩突然想找纸和笔写信,张伯苓问:“写信给谁?徐志摩回答说:“不相干的人。张鹏春笑着说:“顶相干呢!”
由此可见,张鹏春与徐志摩的关系并不一般。
今年秋天,徐志摩准备与陆小曼举行婚礼,邀请他的老师梁启超作证,但老师拒绝了。张鹏春和胡适两人便一起去找梁启超为徐志摩说情。最后,梁启超终于同意了,但条件是他必须在婚礼上“训斥”徐志摩。果然,在婚礼上,在公众面前,梁启超严厉地训斥新郎官道:“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至于离婚再婚,以后一定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训斥礼”梁启超已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故事。
1927年,胡适、徐志摩、余上元等“新月社”主要成员在上海重聚,这是北平“新月派”活动的南移和重振。当年7月1日,他们创办了新月书店,作为出版“新月派”成员作品的基地。1928年3月10日,《新月》月刊正式发表,徐志摩和《新月派》事业蒸蒸日上。今年,张鹏春邀请徐志摩到南开大学演讲。12月25日晚,徐志摩来到学校,畅谈他最近对英国、美国、日本和印度国家的旅行。演讲结束时,南开新剧团表演了话剧《亲爱的丈夫》,作为对贵客的欢迎和感谢。张鹏春曾委托徐志摩为南开大学图书馆购买新月书店出版的诗歌和戏剧书籍。到1929年底,已经购买了100多种,其余的还在陆续购买。张彭春计划将这些书放在一个特殊的书架上,作为“诗歌系列”展示在图书馆,供老师和学生参考,或用于研究戏剧。
然而,不幸的是,由于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英年早逝,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友谊突然中断。天才诗人的突然去世迫使《新月》于1933年停刊,“新月派”最后一个活动基地的新月书店难以维持,不得不转让给商务印书馆。1933年9月23日,胡适在“让与合同”上签字。此后,“新月社”宣布解散,曾在中国文坛名声显赫的“新月派”结束了其十年的活动历史。
抗日战争爆发时,张鹏春奉命到英美等国宣传抗日战争。他于一九四○2000年,他被调到外交部担任驻外使节。10月,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担任土耳其公使,两个女儿留在中国住在上海的亲戚家。1946年,他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联合国大会。1947年,他担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国代表,1948年,他担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副主席,出席了《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
1946年4月,张伯苓去美国治病。新月,张彭春的第二个女儿和叔叔一起去了美国,与家人团聚。她继续在美围学习,后来获得了化学博士学位。1948年,张彭春的长女明敏也被送往美国。从那时起,全家都在纽约团聚。
如今,80多岁的张新月女士定居在美国加州圣河西市,退休前曾在美国多所大学任教。20世纪90年代,为了纪念张鹏春先生诞辰100周年,她策划并出版了一本名为《北方戏剧创始人之一张鹏春》的纪念册,于1995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张新月亲自整理编写了《张鹏春年表》,讲述了自己的命名由来和“新月社”的命名经历,并强调“外传先有‘新月社’,这是不确定的。”
[新月派]名字的由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