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的教学和研究中,有一个习惯性的错误:说《演义》「总共写了400多个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版的几部权威文学史和小说史大多是这样描述的;直到最近出版的一些文学史、小说史和词典,它们仍然遵循这一说法。不可分辨的是,以虚假传递虚假信息。所谓「《三国演义》写了400多个人物」其实说法源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的《三国志宗僚》。
但它包含了一系列的错误﹕第一个“三国志宗僚”共有508人,以前的学者并没有仔细计算,只是约莫估计了一下,便提出「四百多个人物」即使对三国志宗僚来说,也是不准确的。第二,更重要的是,《三国志宗僚》大致抄袭了陈寿的《三国志》目录(包括纪、传、附传),其中一些人物,如蜀汉的杨戏、诸葛乔、陈志、魏继、常播、曹魏的袁松、张凡、梁茂、郭渊、徐奕、何奎、邢勇、鲍勋、司马芝、温恢、郑浑、仓慈、阎温、东吴的孙焦、孙霸、孙奋、《三国演义》中根本没有出现;第三﹐同样重要的是。
《三国演义》中的许多人物根本不包括在《三国志宗僚》中,如蜀汉陈式、邓良、樊建、费观、高翔、胡济、曹魏陈骞、陈泰、邓敦、丁斐、董寻、郝昭、桓嘉、蒋干、东吴乔国老、大乔、小乔、丁封、全端、全端、全义、沉莹、张布、张博、赵咨等。都是如此﹔至于《三国演义》中虚构的许多人物,当然更不可能被列入《三国志宗僚》。可见,所谓「《三国演义》写了400多个人物」这是粗枝大叶的产物,完全错了。可见,所谓「《三国演义》写了400多个人物」这种说法是粗心大意的产物,完全错了。那么,《三国演义》到底写了多少人物呢?我在《三国演义词典》(巴蜀书社出版)的《人物》部分列出了1258条辞条;除了28个互见条目(如「阿斗」、「后主」、「先主」等),实际介绍《演义》中写的人物有1230个。
这些人物,绝大多数都是有名的,总共约1000人﹔很少有没有名字的人和其他角色有明确的亲属关系(比如「司马昭妻」、「董卓之母」、「徐庶之母」等)。这个数字不包括一些没有名字的过场人物,比如因敲诈勒索被张飞鞭打的督察,水镜庄里一看到刘备就叫出名字的牧童,卧龙冈上不耐烦记住一长串头衔的优雅孩子等等;至于一般「使者」、「差役」、「军士」、「侍女」等等,更不用说了。所以,正确的说法是﹕《三国演义》共写了1200多个人物,其中大约有1000个是著名的,这确实是古代小说中最大的人物。
小说《三国演义》中写了多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