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女性妆容分析

唐代女性化妆好,奇特奢华,变化无穷,唐代前后都没有这样的盛况。

唐代妇女的化妆顺序大致如下:一涂铅粉;二涂脂肪;三涂鹅黄;四画黛眉;五点口脂;六画面窝;七贴花母。

花钿

花母是唐代面部装饰的一大特色。这种在脸额间贴花母进行装饰和点缀的方法,在唐代非常流行,尤其是唐代后期,更时尚,效果多样,在王健的诗中记得非常详细:“腻如云母轻如粉,艳胜香黄薄胜蝉。点青蒿新叶嫩,加红石竹晚花。鸳鸯比翼人初贴,蝴蝶重飞样未传。沉复萧郎有情绪,可怜的春镜台前。“从诗中,我们可以体验到当时花母的视觉效果,从而知道花母的质地薄而轻,颜色油腻而明亮,风格包括鸟、昆虫、花叶等。这反映在当时的壁画和丝画上。

窝母又称“贴花子”。窝母是在脸颊上画出星星如月的形状,然后涂上胭脂、丹青。从新疆吐峪沟出土的绘画碎片中,我们发现女性的脸上有红花子的装饰痕迹。我们还可以看到女性额头上装饰着红花瓣。《木兰诗》中的“花黄”是指将金箔切成花形,贴在脸上和额头上的花朵,贴在脸颊上的花朵。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女性妆容分析

眉饰

唐女画眉千姿百态。唐代妇女用青黑色颜料画浓眉,称为“黛眉”。“黛眉”是汉代“黛”画眉风气的延续。记载在《太平御览》中 :“染青石称之点黛。“在白居易的《上阳白人歌》中,“女人去眉,用丹紫三四横钓,叫血晕妆”,清晰地描述了“黛石”的质地、颜色和功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当时女人修眉,除了剃掉原来的淡眉,还要刮掉额毛,用“黛”画出各种眉毛风格。唐玄宗曾命令画家设计几十种眉形,以示提倡。如鸳鸯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函烟眉、刷云眉、倒晕眉、挂叶眉、黑烟眉、半额眉等。蝴蝶眉是最常见的。张籍《倡女词》中记“轻鬓丛梳阔扫眉”。白居易的《上阳发白人歌》中描述的“青黛点眉细长”和“莫画长眉画短眉”都记录了画眉的长度、短度、宽度、窄度和厚度。李商隐诗《八岁偷照镜,长眉以能画》。这说明唐女画眉的风已经到了未成年女孩,可见流行之盛。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女性妆容分析

隋唐画眉,各个时期都有变化。隋朝杨帝殿脚女吴江仙善于画长眉,唐初用青黛画眉宽而浓。到了开元和天宝年间,她的画法还是细细的,八字的低皱。后来时尚了蝴蝶眉、八字眉等。到了晚唐,化妆趋于怪诞,有一种以悲以怪为美、以病为美的时尚。这一时期的典型例子就是八字眉、画黑唇、臃肿发型的悲哀化妆。总之,唐初、中期的发型和化妆往往多样、自然、健康、活泼,而晚期则有异常、抑郁、抑郁、病态的倾向。

斜红

斜红是女人脸颊上的一种妆容。唐代墓葬出土的女兵俑,脸上经常画两个红色的月牙妆。这种妆颜色浓郁,形象古怪,有的故意描绘成碎片。从远处看,它就像白脸上的两个疤痕。这种妆叫斜红。

据张沁《妆楼记》记载,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宫中新增了一名宫女,名叫薛夜来,文帝非常宠爱她。一天晚上,文帝在灯下读书,周围都是水晶屏。薛夜来到文帝身边,不知不觉地撞上了屏幕,突然血流直流,伤势像晨光一样散落,愈合后仍留下两道伤疤,但文帝像以前一样宠爱她。其他宫女在这里见过,也模仿薛夜来的样子,用胭脂在脸上画出这样的血痕,叫“小霞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成了一种妆容——斜红。

面靥

除了斜红,唐代还流行一种叫做“面窝”的面部妆容。“面窝”不同于“斜红”,它是一种应用于面颊酒窝的妆容,又称“妆容”。更古老的名字叫“是”。刘熙在《释名·释珠宝》中“以丹注面‘’”,即指此。根据传说,女人在脸上注“的”不是为了化妆,而是为了宫廷生活的特殊标志。宫女月事来了,不能接受皇帝的“御幸”,而且很难说话,只要在脸上点两个小点就可以表示。后来,这种做法被传播到民间,逐渐成为一种妆容。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女性妆容分析

“面窝”通常用胭脂染色,也用金箔、翠羽等粘贴而成。在盛唐之前,女性的“面窝”通常被制成大豆大小的圆点 ;盛唐以后,有的像硬币,被称为“钱点” ;有的如杏核,被称为“杏窝”。也有饰以各种花卉的,俗称“花窝”。晚唐五代以后,女性“脸”的妆容越来越繁琐。除了点和花,他们还添加了鸟类和动物的图形,有些人甚至把这种图案贴在脸上。

点唇

在古代女性的面部妆容中,也有“点唇”的习俗。所谓“点唇”,就是在嘴唇上涂上“唇脂”等化妆品。中国最早出现的点唇材料叫“唇脂”,其主要原料是“丹”。“丹”是一种红色矿物,又称“朱砂”,与动物脂膏混合而成的“唇脂”,色泽鲜艳,光泽强烈。随着社会氛围的变化和审美观念的演变,唐代妇女的“点唇”形式也出现了多种形状。如石榴桥、大红春、小红春、半边娇、万金红、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淡红心等。还有以形状大小或妆容颜色命名的,如嫩吴香、圣檀儿、洛儿殷等,这里的“唇脂”是后来的胭脂锭。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女性妆容分析

粉脂

粉是胭脂和素粉的合称,这是当时女性不可或缺的化妆品。因为唐装多有裸露的皮肤,所以要求除了面部敷粉外,胸部、手臂等裸露部位也要敷粉。现在可以看到的形象数据是出土的陶俑和壁画,上面有半圆形和圆形的红粉化妆痕迹。当时,宫中的少数女性只使用普通粉末的化妆方法,在宫中形成了一种异常现象。人们称之为“泪妆”,认为它属于奇装异服的范畴。

额黄

额头上涂着黄粉“额黄”。

“鸦黄”是用黄粉涂在眉毛中间,又称“眉黄”。

“脸颊涂黄”是在脸颊上涂大面积的黄色,当时被命名为“刷妆”。

在封建社会,广大妇女一直受到礼教的约束,笑不露齿,站不倚门,行不露面,被视为妇女必须遵守的信条。唐代妇女摆脱这种羁绊,大胆尝试,从而带来唐代服饰崭新多彩的面貌。这是人性的又一次——表现个人存在——与封建礼教的斗争。只有在唐代,一个以开放安民为策,兼用礼教的时期,才能突然崛起。它是在开化社会意识、繁荣经济条件和人体自我表现的基础上开出的花。女人穿男人的衣服,女人穿胡子的衣服,这体现了大唐的青春、自由、欢乐。唐代妇女的服饰精神归功于盛唐的统一、协调、广泛、开放、活跃、繁荣、发达、文明。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女性妆容分析隋唐五代服饰:唐代女性妆容分析

,

  • 唐初宰相高士廉的故事 历史如何评价高士廉
  •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

  • 唐朝史上的超级卧底狄仁杰搞垮武则天的惊人手段
  • 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唾面自干”,按照这个词的要求,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擦掉,而应该让它自己风干。人们往往用这个词来...

  • 唐朝最酷的公主:他和和和尚有外遇,但让丈夫在外面吹哨
  • 高阳公主:李世民的第十七个女人性聪明,深受宠爱。嫁给首相方玄龄的第二个房间,夫妻不和谐。后来,他与会昌寺和尚、玄奘高...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