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如果国与国之间的斗争没有达到图穷匕首的程度,那么采用“和平”手段来削弱甚至拖垮敌人自然是最好的选择。“经济战”是这些“和平”手段的最佳选择。经济战在现代社会早已屡见不鲜,但在古代却并不少见。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是第一位熟练运用“经济战”手段打击敌国,在对外关系中取得重大胜利的人。《管子·轻重戊八十四》详细阐述了管仲的经济战思想及其战例。
第一个在管仲经济战下败下来的倒霉蛋,是齐国的近邻鲁国。齐鲁的祖先,一个是周公,一个是姜子牙。两国历史渊源深厚,本应睦邻友好,但却一直暗中较劲。虽然在很多方面没有相互让步,但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却非常密切。鲁国生产的一种细白的丝布,叫“鲁玛”,以薄而闻名。有句成语“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也”,说的是这种丝布。管仲打的,正是这种丝布的想法。首先,他建议齐桓公和众大臣带头穿鲁玛做的衣服,在齐国掀起一股以穿鲁玛为荣的浪潮。然后他下令禁止齐国人织造,所有布料必须从鲁国进口。就这样,鲁玛开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鲁国人民看到编织有利可图,纷纷放弃农桑,加入编织大军。看到敌人进入网中,管仲再下猛药。他下令给鲁国商人重奖:卖一千匹,奖金三百金;一万匹,三千金。突然,鲁国从上到下掀起了“家纺机响,家家户户织麻忙”的狂潮,几乎所有肥沃的田地都被遗弃了。看到时机成熟,管仲突然下令停止进口鲁玛。鲁国经济瞬间崩溃,鲁国大量积压,粮食极度短缺,价格飙升,鲁国人只能盯着鲁国饥饿的肚子堆积如山。鲁国山穷水尽,不得不向齐国购粮,管仲立即哄抬粮价,鲁国经济雪上加霜。不得已,只能屈服于齐国。
不久,管仲又把矛头对准了楚国。楚国强大,是齐国最大的敌人,也是中原国家最大的威胁。关仲建议齐桓公养鹿,建百里鹿园,从楚国大量高价收购,同时以低价出售粮食。在齐国价格的哄抬下,鹿价飙升,楚人纷纷进山猎鹿,良田大量荒芜。看到时机成熟,管仲突然禁止出口粮食,同时禁止养鹿。就这样,楚国粮食紧急,粮价飙升,楚人没钱买粮。关仲在南部楚国边境低价出售粮食,楚人纷纷逃往齐国。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帅齐、宋、陈、卫等八国联军陈兵楚境,楚国士兵无心恋战,楚王不得不在召陵与齐国和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召陵之盟”。召陵盟成,齐国霸业达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管仲是世界经济战争的鼻祖。
什么是经济战?为什么管仲是世界经济战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