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22年(更流行的说法是公元前1046年),姬发攻占朝歌,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定都镐京。姬发抛弃了“皇帝”的称谓,改名为“国王”,被尊为“天王”。姬发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国王,历史上被称为周武王,父亲姬昌被称为周文王。周朝的社会结构分为四个阶层。第一层是国王;第二层是贵族,包括诸侯、卿、医生和士(武官);第三层是平民,即自由民,被称为“普通人”;最底层是奴隶,即商朝遗民和其他被征服的部落或俘虏。在此基础上,周朝建立了封建政治制度。
克商后,周武王基本控制了商朝原有的统治地区,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国。然而,如何牢固控制这一大片领土已成为周武王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他采取了“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建立了诸侯国。以首都镐京为中心,沿着渭水下游和黄河中游的广阔土地,被称为“王畿”,由国王直接统治。以外的所有土地都封闭了。封国面积很小,20个或30个封国联合在一起,没有王畿大,中央政府可以完全控制封国。封国君主对封国平民奴隶有绝对的权力,而对国王则每年到首都见面,用进贡代替纳税。当中央政府征兵从事战争时,封君主有义务带领军队等待调度。绝大多数封国君主都是国王的亲属,少数是建立功勋的官员,比如姜子牙就被封为齐国。从此,部落一词逐渐消失,被封国取代。
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因此,周朝建立了宗法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合法子女继承制度”,即王位或头衔(头衔从周朝开始,侯伯子男分为五级,侯爵最多,所有封国君主统称为王子)。这是“不传播平庸,不传播长辈”。这一制度一直持续到中国专制王朝结束。
周武王死于公元前116年,其子成王继位。因为成王年轻,周公旦摄政。关叔、蔡叔对周公旦不满,与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发动叛乱。用了三年时间,周公旦调大军亲征,平定叛乱,武庚和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周朝的统治得到巩固。危机结束后,周朝位于黄河以南,洛水以地区建造了两座距离20公里的双子城,东称王城,西称成周,又称洛阳。成周建成,周公旦还政成王,周朝进入巩固期。
周成王死,康王继位,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成康之际,40年刑错不用”,史称“成康之治”。康王死,昭王继位。昭王死,穆王姬满继位,命令他的大臣吕侯制定刑法。这是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历史学家称之为吕刑,比汉谟拉比法典晚1200年。但是穆王喜出望外,痴迷游行,朝政放松。在位55年后,周朝的实力逐渐减弱。之后,经过共王、易王、孝王、夷王,到第十任周厉王时期,连年战争,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与此同时,周丽王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垄断社会财富和资源。为了压制中国人的不满,他又命卫巫监视,诽谤王者即加杀戮,结果大家自危,最终导致中国人起义。BC841年,中国人大规模暴动,周李王被迫前往智邑(养猪场)。在朝鲜,召公和周公共同摄政,历史上被称为“周召共和”,也被称为“共和政治”。共和国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国开始有一个明确的时代,历史的文字记录开始保存,从此进入了信史时代。
子承父业: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什么时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