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妇女的裙裙图(参考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及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实物修复绘制)。早在战国时期,上下裙的女装风格就出现了。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装的女性逐渐减少。因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服饰,只有到了魏晋南北朝才重新兴起。事实上,汉代妇女并没有放弃这种服装,在汉乐府诗中有很多描述。这一时期的裙子款式,一般上裙很短,只到腰部,而裙子很长,下垂到地面。1957年,在甘肃省武威市磨咀子汉墓发现了一条实物裙。裙子以浅蓝色丝绸为面,中纳丝棉与白色丝绸相连。裙子还配有丝棉,材质为黄丝。不幸的是,由于历史悠久,这套衣服在出土时已经粉化了。本图所示的裙裙风格,即根据墓发掘时的形象记录进行修复和绘制。采用的图案主要基于新疆民丰出土的“长乐明光锦”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豹首纹锦”。裙子是中国女装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从战国到清朝,前后两千多年,虽然长度和宽度不时变化,但基本形态始终保持着原有的风格。
汉代妇女服装:汉代妇女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