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是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兵将领和各种事务的凭证。它是由不同的原材料制成的,如金、银、玉、角、竹、木、铅等。使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共同验证真假。秦杜虎符是现存最早的调兵凭证。一符分为左右两半,右边留在朝廷。左半交给当地官员或将军保管。使用时,两半一致,即“一致”,表示命令验证可信。
秦杜虎的符号是铜的,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符号是老虎的形状,老虎的头,尾巴卷曲,背面有凹槽,脖子上有一个穿孔。身上有一个错误的金铭文九行四十字:“兵甲的符号,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50多人,一定是君符,敢行。”字体大多是小篆,规整美观。
虎符“右在君,左在杜”,意思是右半符存在君王,左半符掌握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如果要动员50多名军队,杜地的左符必须符合国王的右符才能执行军令。但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点燃烽火,不必是君王的右符。这是关于杜虎符的起源和用途,用威猛的虎来激发战士的斗志,可见古人的兵法远不止书。1973年,该器在西安郊区发现,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什么是中国最早的虎符?虎符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