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什么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

什么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的结构。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露》一书,但起源于孔子。

“三纲”是指“君为臣,父为子,夫为妻”。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人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树立榜样。它反映了封建社会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特殊道德关系。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是调整和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什么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

“三纲五常”二字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然而,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子。孔子曾提出君君臣臣、父子、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孟子随后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根据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董仲舒进一步发挥了五伦的观念,提出了三纲原则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重要的,这三种关系有着天定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丈夫为主,妻子为从。也就是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阴阳之道取决于三纲。具体来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和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和卑微的地位。为此,董仲舒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将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董仲舒还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规律,治国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人与其他生物不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类有着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三纲五常联用始于宋代朱曦。

三纲五常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辩护,成为我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维护和倡导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它被写入封建家族的家谱中,起着规范和监禁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作用。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民族性。当然,这种思想在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方面也发挥了一定时期的作用。


什么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什么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

,

  • 曾参出妻岂能算[孝]?实质上是大男子主义严重
  • 关于《孝经》作者的说法很多。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说,乃为曾参所作:“孔子以为(曾参)能通孝道,故授之业。(曾参)作《...

  • 悲剧孔子:人生三大不幸被妻子抛弃?
  • 妻子齐官和孔子一起受苦多年。当她对孔子青云直立的信念终于破灭时,她无法生活在这种艰难的日子里,所以她最终选择了离开。...

  • 孟子简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
  •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至约公元前289年)、名科、字子舆(待考、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

  • 打工仔孟子找工记:年薪减少了90%,愤怒地辞职了
  • 在历史上,孔子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他的间接后裔孟可也梦想着与他的祖父孔子一样,在国家之间徘徊,想找到一个理想...

  • 夫子朱熹死于他人诽谤 南宋试题改革救了理学
  • 1187年,朱熹出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几年后受当时南宋宰相赵汝愚推荐,当上焕章阁侍制兼侍讲,即皇帝的顾问和老师。即位...

  • 朱熹教育子女依法纳税:哪怕因此让自己生活拮据
  • 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一生主要从事学术和教育活动。 《朱子训子贴》又名《与长子受之》,是由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