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湖一词来源于古肃慎语(满语)“贝海儿湖”。
西汉时期,在匈奴的控制范围内,“贝加尔湖”被称为“北海”。苏武被匈奴王流放到“北海”牧羊。苏武在北海苦苦挣扎了19年,终于回到了汉都长安。
在东汉、三国、西晋时期,“贝加尔湖”在鲜卑的控制范围内;东晋十六国时期,“贝加尔湖”改名为“于思尼大水”;南北朝时期,“贝加尔湖”首先被柔然控制,然后被突厥控制,名字仍被称为“于思尼大水”;隋朝时期,“贝加尔湖”被东突厥控制,改为“北海”;唐初,“贝加尔湖”成为大唐帝国地图的一部分,归关内道骨利干所有,“贝加尔湖”也改名为“小海”;后东突厥(历史上称为后突厥)复国,“贝加尔湖”复归突厥,后归回吾所辖,仍被称为“小海”;宋代,“贝加尔湖”被蒙古八刺忽部控制;13世纪,蒙古后裔布里亚特人也来到了贝加尔湖。突厥人和布里亚特人都没有改变埃文基人的生活方式。突厥人和布里亚特人都没有改变埃文基人的生活方式。蒙元时期,“贝加尔湖”被归类为蒙古帝国地图,属于“岭北省”;明朝时期,瓦拉不里牙控制了“贝加尔湖”;
喀尔喀蒙古和准噶尔蒙古分别被清军控制或征服,清圣祖康熙36年(1697年)和清高宗乾隆22年1757年。然而,在清俄《尼布楚条约》中,属于布里亚特蒙古的贝加尔湖东部被康熙皇帝划分为俄罗斯帝国。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划分清俄中部边界的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签署后,标志着中原王朝最终与贝加尔湖完全隔离。
[img]80394.jpg' />
贝加尔湖的丢失是清朝的外交错误吗?
清军入关后,其统治范围刚刚达到外兴安岭,西北尚未越过大兴安岭。贝加尔湖以东的布里亚特人并没有成为清朝的大臣。事实证明,科尔沁、乌拉特、茂明安等蒙古部落已经南迁。这个地区基本上是清朝的弃地。清朝在谈判中做出了让步,清朝正要与准噶尔部的加尔丹作战,以换取俄罗斯的中立立场。
中国失去贝加尔湖的根本原因不是军事和政治,而是气候。东亚在16世纪末的气候非常寒冷。蒙古族的选择是迁徙到长城以北,以避免寒冷。明朝称之为土蛮,图们汗率领察哈尔部迁徙到辽东塞外。科尔沁部迁徙到嫩江大拐角处,形成了郭尔罗斯、杜尔伯特、扎莱特等鄂托克。内喀尔喀部迁移到西拉沐沦河流域,形成五鄂托克,如乌济叶特和巴林。只有外喀尔喀部选择向西北迁移,形成了车臣汗、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三大部分,但势力不如贝加尔湖。为了避免寒冷,贝加尔湖周围的中国民族向南迁徙,使其周围的土地成为弃地。
与此同时,俄国人不怕寒冷,积极向东扩张,并在贝加尔湖附近建立了雅库茨克的据点。这为谈判获得了重要的筹码。(郝吉林)
贝加尔湖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离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