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卞和献玉”、“完璧归赵”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个玉璧也被战国诸侯国视为价值连城的“天下共传宝”。
为了把玉璧当作自己的,各个诸侯国都尽力互相争夺。许多无辜的任务甚至建立在玉璧上。然而,这件珍贵的玉最终落在了哪里,这已成为历史上的一个大问题。
第一个记录和氏璧的是《韩非子和氏篇》。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卞和的楚国人。有一天,他在荆山采摘了一块玉普。为了表达对君主的忠诚,他把玉普献给了楚丽王。
[img]79995.jpg' />
玉普是一种天然玉石材料。如果没有锯切,它的外观似乎与普通石头没有什么不同。楚丽王找到相玉家进行鉴定,但玉工没有认出来。他认为这是一块没有价值的普通石头。
于是李王大怒,以为边和在戏弄自己,命人砍掉边和的左脚,把边和赶出楚国。
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去献宝。玉工仍被认定为石头。武王以欺君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几十年后,武王之子文王继位。
这时,卞和还想献宝,但他已经是风烛残年,被砍掉了脚。他的行动非常不方便。看到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卞和抱着玉浦来到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了出来,眼睛直流血。
楚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接边和问:“世界上有很多人被砍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边和回答说:“我没有被砍脚哭,但显然是宝玉,但被误认为是石头,忠诚的人被认为是欺骗国王的大臣,我为国王哭泣,他是非颠倒,黑白啊!”
听了之后,文王让玉工打磨,果然得到了一块洁白无瑕、光润晶莹的宝玉。是卞和献出的,便命名为“和氏璧”。
[img]79996.jpg' />
后人用“楚玉、荆玉、卞玉、卞宝”等。,一般指美玉或玉,用来称赞人的才德之美,形容物的质地纯净;用“献玉、卞和三献、美玉三献”来表达自己的才华或杰作。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交往往以玉为使臣信物,玉中最好的和氏璧是国家的象征。就这样,“和氏璧”被楚国视为国宝。然而,“和氏璧”发现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诸侯国。所有诸侯国的君主都想亲眼看到这块宝玉。
公元前333年,楚国吞噬了越国。楚威王宰相昭阳在消灭越国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于是他把和氏璧给了昭阳。昭阳有一天请客的时候,出墙让客人看,但是分手的时候就不见了。虽然很多嫂子都没有下落。
和氏璧给了昭阳,但它不见了
国宝的消失震惊了朝廷内外。楚王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这件无价之宝,但最终没有结果。人们把怀疑的目光转向了张仪。张仪当时在楚国游说,和昭阳一起喝酒。人们认为他有机会偷和氏璧。
楚王命人严惩张仪,张仪拒绝承认。楚王别无选择,只能无罪释放张仪。张仪受辱后转到秦国,后来成为秦国的宰相,为秦国未来的实力做出了巨大贡献。楚国为一件国宝失去了一个人才,这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
和氏璧消失了几十年,有一天突然出现在赵国。至于和氏璧是如何流落到赵国的,还是个谜。赵惠文王时,一位名叫缪贤的宦官从外人那里买了这块玉。经鉴定,他知道是和氏璧失踪多年。
赵王得知后,下令将宝藏强行带入宫中。赵国得到和氏璧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秦昭王的耳朵里。秦昭王对这件稀有的宝藏有一颗开放的心,所以他派人给赵王发了一封信,希望用15个城市换取和氏璧。
赵王知道秦国想强取豪夺,却吓得秦国势力,怕得罪秦国造成灭国之灾,只好派林相如持璧出使秦国。
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如果大干先割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能留璧得罪你?我知道欺君的罪应该被杀。如果你想杀死它,你应该杀死它。你应该这么做。”
秦王和大臣们互相倾听。秦王认为,即使他杀了林相如,他也得不到玉碧,这也会恶化两国之间的关系。最好善待林相如,获得明君的声誉。
[img]79997.jpg' />
因此,秦王在宫廷里以盛大的礼仪对待林相如,并将他送回赵国。这是历史上“完璧归赵”的故事。林相如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保住了和。
然而,60多年后,即公元前228年,赵国仍被强大的秦国吞并。赵幽王投降并献出了和氏璧。秦王赢得了政治,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朝,和氏璧最终落入了秦王嬴政的手中。
但从那以后,和氏璧从历史记载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后,命玉工在和氏璧上雕刻了八个鸟虫形篆刻,上面刻着宰相李斯写的“受命于天,寿永昌”,作为皇帝的玉印。
这样,和氏璧就成了国玺。代代相传。有些人甚至找到了刻印的废料制成的玉。秦始皇死后,赵高利用和氏璧篡权。刘邦率兵攻入咸阳时,国玺落在他手里。
刘邦建立汉代后,以玉璧为汉代国印,从此与石璧成为“传国玺”。刘邦之后,传了九代皇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当时,由于小皇帝刘颖年轻,传国玺由皇太后管理。王莽让弟弟去长乐宫要玉玺。皇太后愤怒地把传国玺扔到地上,骂道:得到这个亡国玺取决于你哥哥的好结局!传国玺缺了一角。后来,王莽用黄金镶嵌,但无济于事,留下了缺陷。
但历史文献中关于秦国传国玉玺的来龙去脉记载还是比较详细的。《晋书;舆服志》、唐徐令信《玉玺谱》记载“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说明是蓝田玉做的,所以用和氏璧做传国玉玺是没有根据的。
那么,和氏璧在哪里?目前,有两种猜测:第一种猜测是和氏璧被埋葬在秦始皇陵墓中作为随葬品,而不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玉玺。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将有机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探索秦始皇陵墓的地下宫殿,看到和氏璧的风采。
[img]79998.jpg' />
另一种猜测是,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战争中丢失或被项羽掠夺。秦末,项羽率兵攻打咸阳,焚烧秦宫,挖掘秦陵墓,掠夺宝藏和美女,其中可能有和氏璧。
但在随后的楚汉战争中,项羽战败,使和氏璧下落不明。玉玺可能藏在项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或许留在项羽败死的亥下(今安徽灵璧)。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无价之宝。在它流传的几百年里,有多少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与它密切相关,它神秘的失踪成为中国2000多年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探索古代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