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型设计有两个大问题:
1)鬓边一对引人注目的红白花朵和流苏发饰有问题(蓝圈):
[img]79696.jpg' />
其实这个发饰不应该出现在武则天(剧中武如意)的头上。它是日本舞妓(即日本见习艺妓)的特殊发饰:花簪”はなかんざし(读音hanakannzashi)。
[img]79697.jpg' />
舞妓右鬓发夹的是发夹。发夹主要是松竹梅和季节性花卉图案。下面会有像瀑布一样的长花流苏。一年十二个月戴的发夹不一样。一般来说,在舞妓正式成为舞妓后的两年内,舞妓会被称为切割れしのぶ日常发型。这种发型通常是左鬓戴花簪,右鬓戴被称为ビラカン带垂帘的银夹的扇形。
此外,花簪流苏的长度与舞妓的工作时间有关。在工作的第一年,有长长的流苏/垂帘;第二年,去掉垂帘,变成小碎花;第三年,它变成了一朵大花:
[img]79698.jpg' />
介绍舞妓和艺妓头饰:
虽然剧中的造型师弯曲并将武如意鬓边一对花簪的窗帘固定在耳后上方的头发上,但他仍然无法改变错误使用艺妓花簪作为武则天头饰的事实。
有朋友说:这种艺妓的花簪已经存在于唐代,后来传到日本,用于艺妓。
——我在网上搜索过这个说法。对不起,我没有找到任何证据或来源,也就是说,真实性是可疑的。
以飞鸟时代(公元600-710年)为例,古代日本有尚唐之风。、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和平安王朝(公元794-1192年)为盛。此后,地方势力崛起,皇族式微而华族崛起,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日本艺妓一般被认为起源于京都八坂神社所在的东山,约17世纪(公元1600-1699年)。从时间段可以看出,如果说艺妓的服装受到唐代中国的影响,最好是武士阶层审美的产物。
此外,唐代确实有带流苏的发夹,但它与艺妓使用的发夹风格大不相同。这种发夹被称为“步摇”,指的是古代妇女的流苏珠宝,上面装饰着发夹和发夹。“释名释珠宝”:“步摇,上面有珠垂,步则摇。”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豪宅,前有发夹,五采玉下垂,行则动摇。”
[img]79699.jpg' />
左边是唐代女士的发夹,右边是舞妓的发夹。
[img]79700.jpg' />
唐代的点翠金步摇。唐代的步摇流苏多为金银,间或串珠玉(偶有羽毛)。
[img]79701.jpg' />
舞妓的花簪,流苏几乎完全是丝布等制成的,造型类似花瓣,颜色与上花相似。
[img]79702.jpg' />
再看细节,很明显,武如意左右鬓戴的是舞妓的花簪,而根本不是唐朝的步摇。
发夹本身就是艺妓的代表性物品之一。不管是不是唐朝引进的,剧中的吴如意都是唐朝人。她为什么不戴唐代皇后的饰品,而是选择17世纪后艺妓的发饰?-这是问题的关键。
2)发型正面的整体造型有问题:
[img]79703.jpg' />
乍一看,吴如意的正面发型有点奇怪和熟悉。仔细想想,为什么花魁的日常发型有点像土屋安娜主演的《恶女花魁》?
虽然她是半边的,但她仍然可以看到头发的形状、发夹和发饰的形状和位置与吴如意的发型非常相似。当然,细节是不同的,但整体上是非常相似的。(其他剧照也可以看到其相似性)
再来看看历史电视剧《唐明皇》中元献皇后王氏的两种造型:
[img]79704.jpg' />
这种发型是皇后日常使用的,大气典雅,相当奢华典雅。
[img]79705.jpg' />
这种发型是皇后在武惠妃的封妃仪式上使用的(对不起,截图模糊)。中间是一个展翅凤凰金钗,两边辅以珍珠和金饰,富丽堂皇,颇有母仪天下的贵气。
如果题主给出的图片是武如意立昭仪(而不是皇后),用舞妓的发夹也是不合适的。同样的电视剧《唐明皇》中,有武云儿立惠妃的发饰和服饰:
[img]79706.jpg' />
下图是武惠妃在立妃仪式上的装束(戴着红色的金步摇,眉间有一点红色的花母)。
显然,武惠妃发夹的金步摇与中国唐代的文物相似,与艺妓发夹大不相同。总的来说,电视剧《唐明皇》在服装造型上要专业得多,至少不会在《武媚娘传奇》中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而且,既然吴如意是立后/立昭仪,为什么不使用符合唐代风格的古典发型,而是使用修改后的日本艺妓发型呢?真的很难理解。
武媚娘传说中的服装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