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义和团无辜:不要用【义和团心态】混淆爱国情感

《环球时报》12月22日发表了一篇文章《义与团心态》,值得警惕。作者周少来描述了“当今中国底层抗争运动的‘隐性基因’”,并将其“归纳为四”:一是单向归因,二是极化思维,三是盲目盲从,四是暴力。从本文的标题可以猜出,作者称上述四种不良品质为“义与团心态”。言下之意是,中国人的不良品质已经存在,至今还没有改善,还有一些不好的事情。

这篇文章没什么新鲜事。作者嚼着“中国人的坏根”的烂菜帮子,一切都是基于“中国人做不到”。他不需要仔细分析事实。他只需要给中国人贴上既定的标签,就可以跑着火车骂中国人。比如作者总结的四个“隐性基因”,有一点宗教常识就会知道,单向归因和极化思维在西方社会的一神教体系中更为突出。中国有多神教和泛神教文化的肥沃土壤,人们的心理水平不容易单一或极端。另一个例子是盲目盲从和暴力。作者必须知道,描述中国人的性格有一个很有名的定性,叫做散沙。这与盲目盲从有矛盾吗?另一个例子是暴力。在描述中国人的性格时,人们常说中国人顺从、妥协,以至于有些人会说他们哀悼自己的不幸和愤怒。这似乎与作者所说的中国人的暴力相矛盾,对吧?

[img]79102[/img]

事实上,作者描述的中国四种所谓的“隐性基因”并不是中国人在古代人类历史上独有的。所有国家都有这种倾向。在某种程度上,它绝不是中国人最强大的。作者将其作为中国人的典型特征,并以此痛批中国人,显然是不合适的。特别是,为了批评中国人,将上述坏习惯笼统地称为“义与团心态”是非常错误的。在文章的开头,作者提到了义和团的爱国主义和抗外侮。然后,整篇文章都指责义和团、义和团的心态。这种方法实际上揭示了作者本质上对义和团的否定态度。在文章的开头,义和团戴着一顶高帽子,这只是每场比赛的障碍。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有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关键在于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山”。义和团的失败在于,它只反对“帝国主义”,而不是那么坚决地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因此,我们会明白,义和团运动中最讨厌的心态是帝国主义。他们把义和团贴上了“排外”的简单标签,抹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剥削和残酷压榨。在文章中,作者学会了帝国主义的语气,对义和团连声发生了“排外”的讨伐。难道他根本不认为有些“外”真的应该“排”吗?新旧帝国主义都是天使吗?排外都是大逆不道?所有帝国主义都喜欢这种论调和结论,对吧?

[img]79103[/img]

义和团运动是一项社会底层运动。虽然它短暂地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但它之前和之后都受到了清政府的镇压。在痛批清朝时,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慈禧太后说的话:“宁与外国人,不与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可以看出,中国底层人民从自身利益出发,要求抗击外国侮辱,这一直与社会上层为自身利益奉承外国人同时存在。今天,当作者以精英的身份批评“当今中国底层”的“义与团心态”时,我们不得不怀疑他是否有与慈禧太后相同的心态?排外不好,媚外好吗?

的确,洋大人仍然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力量,不能容忍挑战。因此,当洋大人逐渐衰落,面对一切挑战时,用莫须有的“义与团心态”来丑化,几乎是洋大人的最后一招。最近,美国总统候选人之一唐纳德·特朗普呼吁完全禁止穆斯林入境。这不是一种“外国排外”吗?作者痛骂中国人的“义与团心态”,为什么对外国人日益高涨的“洋义与团心态”视而不见?


义和团无辜:不要用【义和团心态】混淆爱国情感义和团无辜:不要用【义和团心态】混淆爱国情感

,

  • 咸丰皇帝是怎样的皇帝?为何说咸丰特别好色
  • 有书记载,咸丰不顾兵败割地赔款,国家陷于危难之中,躲在热河行宫寄情于声色,聊以自娱,自我麻醉。他有所谓汉女四春:牡丹...

  • 清朝同治皇帝有儿子吗?谁是同治皇帝的儿子?
  • 同治皇帝是慈禧的儿子和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吗?同治皇帝有儿子吗?如果是这样,同治皇帝的儿子是谁?是光绪皇帝吗? 同治皇帝...

  • 清慈禧太后守寡数十年 为什么会有无数的绯闻?
  •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同情慈禧太后;在互联网上,大多数人都批评慈禧...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