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的后代后代介绍 王守仁的后代是什么?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至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名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宁波余姚)人,因曾在会稽山阳明洞筑房,自称阳明子,学者称阳明先生,又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大师,精通儒家、道教和佛教。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事部主任、贵州龙场驿城、庐陵知县、右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晚年,官员前往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由于陈濠之乱的军功平定,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因此,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家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理学集大成者)又称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理论思想王雪(阳明)是明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思想。它的学术思想传播到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融合了道德和言论,成就了明朝。弟子们非常受欢迎,被称为姚江学校。它的文章博大昌达,墨水之间有一种清新的精神。有《王文成公共书》
王守仁的儿子是王正宪、王正亿,孙子是王承勋、王承学、王承恩。
[img]78816[/img]
明朝人物王正亿(1526-1577年),世袭新建伯。小名正聪,字仲时,号龙阳,浙江余姚(今浙江余姚市)人。王正亿是明代哲学家、功臣王守仁的长子。明代嘉靖出生五年。嫁给黄氏,有两个儿子,长子王承勋(水运总兵),次子王承学。又娶了侧室祁氏,祁氏生了一子五女,子王承恩。王守仁因军功被称为“新建伯”伯爵。王守仁死后,爵位被剥夺。38年后(隆庆元年,1567年)5月,明穆宗即位,念及前代功臣,复诏追封王守仁为新建侯,后人可世袭伯爵位。隆庆二年六月,王守仁长子王正亿奉召袭封新建伯。万历五年去世的王正亿长子王承勋继承了新的伯爵位。
王承勋是明代哲学家、功臣王守仁的孙子。明廷称王守仁为“新建伯”伯爵位。王承勋的父亲王正亿是世袭新建伯。王正亿去世后,王承勋因祖荫世袭新建伯爵位;娶了吴氏的妻子。王承勋攻封新建伯后,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8月担任水运总兵(或水运总兵),守卫淮安水运(后与李三才搭档)。此后,总督水运持续了20年(见《明史》)。
据乾隆年成书《淮安府志·历代水运》记载,明初中期全国水运事务中,“武尊文卑”,即水运总兵的权力高于水运文官。李三才到任后,逐渐扭转了局面。李三才对王承勋“以气凌驾”,王忍耐并“移坐其下”,导致“武尊文卑”传统逐渐改变,文官总理水运事务,武官逐渐闲置。武官只负责监运,最后连监运任务都减免了。万历四十年(1612年),王承勋请辞回家,明廷撤销了水运总兵官的职务,王承勋成为明朝最后一名水运总兵。王承勋的长子名叫王先进,没有孩子,因此引发了后来的新伯爵位世袭之争,争议旷日持久,持续了几十年。
王守仁的后代后代介绍 王守仁的后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