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之泪”的由来:李銮平叛逆收复蔡州人民感激之泪
成语词典
【成语】感激
[人物]李苏(sù)
【解释】眼泪:眼泪;零:落下。感激流泪,形容极度感激。
【来源】唐刘禹锡《平蔡行》诗:“路边老人回忆旧事,相互感激。”
自荐平定淮西
公元736年后,唐玄宗李隆基奢侈欲望,懒得亲自处理政治事务,只想放纵自己。他宠爱杨贵妃,任命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为首相,导致政治日益腐败,最终导致著名的“安史之乱”。从那时起,唐朝从未恢复过来,情况越来越糟。
公元814年,淮西节使吴少阳去世。他的儿子吴元济没有葬礼。他告诉朝廷,他的父亲病在床上,所以他自己领导军事。唐宪宗看透了吴元济的伎俩,决定攻打淮西。
吴元济因未能继承父亲的职位,纵军焚烧,无恶不作。为了解除叛军对洛阳的威胁,朝廷多次派兵攻打吴元济,但都以失败告终。因此,吴元济更加不可战胜。
[img]78710[/img]
公元816年,首相裴度督师讨伐吴元济。李苏自荐,表示愿意承担平定淮西叛乱的重任。于是,朝廷让他当前线指挥。
巧用策略大获全胜
李苏很有策略。接受任命后,他没有立即出兵,而是先整顿军队,鼓舞士气。他对士兵们嘘寒问暖,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很快得到了士兵们的大力支持。
部队休息半年后,李苏才率兵出发。由于他熟悉兵法,善于调动士兵的积极性,他在与叛军的几次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第二年冬天,李苏亲自率领一名骑兵,冒着风雪,夜行100多里,袭击了吴元济占领的巢穴蔡州。
看到李苏的骑兵突然来到城市,蔡州的守军迅速向吴元济报告。此时,吴元济正在睡觉,不相信灾难已经到来,所以他没有给出明确的抵抗指示,而是继续睡觉。
黎明时分,李苏指挥官兵破城而入,直奔吴元济宅第,活捉。
当地人听说蔡州被朝廷收复,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老人们回忆起多年来在藩镇割据下遭受的苦难,同时感谢收复蔡州的官兵们流下了眼泪。“感激的眼泪”这个词来自于此。
[感激流泪]起源:李苏平叛收复蔡州人民感激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