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明朝抗日第一名将军李如松,三千人胜三万人

明朝抗日第一名将军李如松,三千人胜三万人

明朝万历时期,有一位特别优秀的将军李如松。他是辽东总兵李成良的长子,师从当时三大才子之一的著名军事家、历史学家徐伟。李如松在中国指挥了万历20年平定宁夏哮拜叛乱的战争。他在国外指挥了世界著名的仁辰抗日援朝战争,尤其是抗日成就,受到中朝人民的广泛尊重。

年轻时,李如松跟随父亲在军营,熟悉军事,由武进士承父阴教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他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后来不断升职。万历二十年(1592)鞑靼人(东蒙古族人)哮拜(又名拜拜,音“博”)反宁夏,李如松在浙江道御史梅国真的推荐下,为陕西提督反军总兵官。六月到宁夏,先用土垒战术,再用水攻战术,组织敢死队征服宁夏城,哮拜自尽,灭哮拜九族,进都督,世阴锦衣指挥同知。

同年4月,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战争,试图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印两国。丰臣秀吉派出9支军队攻击朝鲜,共有15万(有些人认为是20万)。果然,日本军队一路攻势犀利,势如破竹。短短两个月,朝鲜三都(首都、开城、平壤)的18条道路全部下落,日本军队一直进入鸭绿江南岸。

丰臣秀吉不仅要求明朝政府承认日本以大同江为界占领朝鲜,还威胁琉球、菲律宾等大明属国臣服朝贡。消息传来,大明朝野一片哗然,万历皇帝最终决定出兵朝鲜。但万历二十年七月,由于辽东副总兵祖主训轻敌,首次派出的3000人部队被日军大败。十二月,万历皇帝任命刚刚结束宁夏战役的李如松为东征提督,开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仁辰抗日援朝战争。

[img]78701[/img]

抗日战争主要有三场,第一场是平壤战争,第二场是碧蹄馆血战,第三场是龙山奇袭。

1、平壤之战:公元1593年1月7日,李如松率领的东征大军临平壤城下。第二天黎明时分,明军发起总攻,数百门火炮轰炸平壤城头,震天动地,连日军主将小西行长的将旗都被炸飞了。尽管平壤市日军伤亡惨重,但在小西行长的亲自监督下仍拼命抵抗,战场形势白热化。临近午时,明军经过激烈的战斗,征服了城北制高点牡丹峰。李如松立即作出决定,传令全军:下午前攻不下平壤,前锋营将领全部斩首攻城,先登城者赏银5000两,临阵胆战者杀无赦!李如松在前线监督战争时,坐骑被日军火枪击中,立即换马再战。他的勇敢是如此。明史记载:“如果松马被枪杀,易马驰,堕落,跳上去,他的军队就会进步。所有的士兵都一当百,遂克之”。可以说,作为全军教练,李如松的冷静、勇敢和勇敢给了明军士兵巨大的精神鼓舞,这是明军取得这场胜利的重要因素。

后来,虽然明军突破了平壤城,但剩下的9000名日军退入城内各土堡死守,明军损失惨重。因此,一方面,李如松果断采取“围三阙一”战术,包围残余日军。另一方面,他派信使联系小西行长,说“只要日军退出平壤,明军就不会拦截”。日军别无选择,只能趁夜间从缺口逃离平壤城。然而,当日军通过冰封的大同江时,李如松命令士兵炮轰日军和冰面,成群的日军掉进冰冷刺骨的河里。据《日本战史》记载,平壤之战后,小西行长部减员11300余人,只剩下6600人。另一份日本史料显示,第一军小西行长部原有人数为1870人,显存6520人。据朝鲜史记载,此战共歼灭日军1万余人,烧杀溺死无数人,逃离者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据《万历三大征考》记载,平壤之战“斩获日本1500多人,烧死6000多人,出城落水淹死5000多人”。明军阵亡796人,伤1492人。在这场战争中,李如松以明朝三国而闻名。可以说,平壤大捷在辽东的任何一场战役中都超过了父亲李成梁,奠定了李如松在中国历史上一代著名将领的地位。明军和日军在这场战争中的阵亡比例约为1(明军):15(日军),可以算是大胜。

平壤战役的胜利消除了日本军队的傲慢,日本军队撤退了400多英里,没有“直接进入大明国”的傲慢和勇气。李如松带领军队进入朝鲜仅一个多月,就收复了500多英里的失地。朝鲜三都十八道收复了平壤、二都、黄海、平安、京畿道、江源、咸境等五条道路。军队继续向南前进,军队指向王京-汉城。

2、碧蹄馆血战:公元1593年1月24日至25日,明军与日军在汉城以北15公里的一座小山上又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原本不为人知的碧蹄馆载入世界战争史册。24日,明军约3000名侦察部队骑兵在汉郊迎曙驿与日军北上诱敌部队加藤光泰部发生激战,明军斩首600多名日军。没想到日军主力部队就在附近,@ 日军认为这是明军总攻的前兆,必须以优势兵力的速战速决消灭这3000明军,以备决战。36000名日军没想到的是明军的3000骑兵,精锐中的精锐,装备精良,士兵作战勇敢。在碧蹄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3000名明军(战斗结束时增加到5000)日夜与十多倍的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战斗进入了最悲惨的阶段。只有900多名明军骑马,所有的弹丸和火药都耗尽了。然而,大明的军旗始终屹立不倒,高高飘扬在碧蹄馆上空。明军伤亡2500多人,日军伤亡8000多人。据日本东京国家图书馆收录的《大和文禄庆长之战》记载,碧蹄馆之战结束后,仅日军第三名、九军团补充兵员6286人,光阵亡日军将领15人。碧蹄馆大战是明军在中日任辰战争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明军强大的战斗力极大地震慑了日军,使其完全失去了与明军野战的信心。

[img]78702[/img]

三、龙山奇袭:碧蹄馆血战后,由于明军3万对日军12万,暂时无法决战,双方陷入短暂僵持阶段,但僵持很快被李如松打破。他派人袭击汉城日军在龙山的军粮库,烧掉了日军的所有军粮,使12万日军陷入绝望。不久,日军被迫与中朝达成停战协议,逐步收回朝鲜沦陷的土地。短短四个月,李如松掠地千里,横扫半岛,收复平壤、开城、王京(汉城)三都,在中国发挥了巨大的声望。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李如松升任辽东总兵官。次年四月,鞑靼土蛮犯辽东,李如松率领轻骑追击,与数万鞑靼骑兵相遇。李如松率领3000多人浴血奋战,死于抚顺浑河,50岁。万历皇帝“哀悼”,把衣服埋在顺天府(今北京)万平县长辛店西南。朝廷追求少保宁远伯,立祠忠诚。

作为明代最好的军事指挥官之一,李如松不仅勇敢、灵活,而且果断,从不拖延。他确实是一代著名的将军。李如松的成就远远高于他的父亲李成良。他不仅在中国打击了蒙古和女真势力,而且在朝鲜战场上消灭了无数侵占其他国家领土的日本侵略者,提升了中国的力量,值得称赞!


明朝抗日第一名将军李如松,三千人胜三万人明朝抗日第一名将军李如松,三千人胜三万人

,,,,,,,,,

  • 为什么白起被称为战神?秦王为什么要杀白起?
  • 战神白起 作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将军,白起为秦昭王战斗了无数次,讨伐了六国,使六国人民感到害怕;作为一名指挥官,他善...

  • 盘点: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使双枪的名将?
  • 说到双枪,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董平。是的,《水浒传》梁山泊100名天立星双枪将董平,梁山泊马军五虎之一。武术应该不逊于关胜...

  • 揭秘:秦二世胡亥与公子扶苏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 胡亥的即位完全是赵高为了自己专权而一手策划的,在秦始皇的众公子中,胡亥论才干绝对不够即位的资格。他的长兄扶苏是最优秀...

  • 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的生平事迹介绍 史可法简介
  • 史可法简介 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名将,宪之是他的字,道邻是他的号,史可法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历史上对史可法的评价褒贬不一,有...

  • 蒙田横扫匈奴,却成了宫廷斗争的陪葬品
  • 秦朝一代著名将军蒙田将军给世人的印象是,他扮演了匈奴和修长城的武夫角色。历史上的蒙田将军真的是这样一个人物吗?这只是...

  • 唐初贞观名将唐俭:曾作为李世民长史平定突厥
  • 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俭(公元579-公元656年)。祖父唐勇任北齐尚书左仆射。父亲唐鉴,隋戎州刺史,与李渊友好,曾同掌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