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末年将领。他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元末领察罕帖木儿的妹妹,后来为叔叔察罕帖木儿收养。元末农民起义时,扩廓帖木儿跟随察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红巾军。22年(1362年)察罕帖木儿被刺死后,他独自一人,卷入元廷党争和军阀混战,曾被封为河南王、中书左丞相。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占领大部分,扩廓帖木儿从山西退至甘肃。沈儿峪被明军击败后,于正三十年(1370年)北奔和林,协助北元昭宗爱猷认识达腊,努力光复大元江山。宣光二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被誉为“天下奇人”。后卒于哈拉那海之衙庭。
王保保怎么死?
爱猷认识达腊和扩廓帖木儿在与林会合,君臣为匡复元朝大业,捐弃前嫌,重归于好。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继续以扩廓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相,讨论恢复计划。明朝把拓廓帖木儿视为心腹大患,认为“王保保狡猾狙击,让他在那里,最终会成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于是就有了宣光两年(1372年,洪武五年)的明军三路北伐。15万名明军分为三条路。中路将军徐达从雁门向林走来,摧毁了元朝总部;东路左副将军李文忠从居庸关到应昌,然后直奔土拉河,从西北攻击和林;西路将军冯胜从金兰取甘肃。作为一名可疑的士兵,元朝无法理解明军的真正目的。面对明朝一口吃掉北元的企图,扩廓帖木儿冷静应战,他用诱敌之计逐渐将明军引入其深处。徐达的先锋蓝玉出雁门后,在野马川遇到元军,追到乱山,取得了小胜。接着来到土刺河(今图拉河),遭遇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假败后逃走。他亲自率领小部队,战而退,将明军引向和林。他的将军何宗哲率领主力与林以逸待劳。最后,扩廓帖木儿与何宗哲会合,在漠北成功伏击明军,明军战死万余人(一说数万人),指挥使章存道阵亡。东路军李文忠一直打到鲁朐河(今克鲁伦河),然后在土拉河击败哈拉章,进入拉鲁浑河(今鄂尔浑河)沿岸的称海,被元军包围。李文忠勉强撤退,损失惨重。只有西路明军冯胜获胜。这场战役挫败了明军的锐气,保住了北元的命脉,是扩廓帖木儿取得的最辉煌成就。
[img]78697[/img]
这场战役给明朝造成了很大的阴影,“自然明兵希出塞” ;元昭宗也高度评价扩廓帖木使元朝“几乎中兴”
,更依赖他。但扩廓帖木儿回天无术,难以对明朝发动全面攻击,仅在宣光三年(1373年,洪武六年)就在长城沿线发动了一些小规模骚扰。从那以后,他的事迹没有考验。史书只记载他在宣光五年(1375年,洪武八年)8月死于哈拉那海(据说哈拉那海在今天的蒙古科布多,但哈拉那海的蒙古语意思是“黑狗”,也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
然而,在宣光六年(1376年,洪武九年)的10月,高丽收到了“首都总兵、河南王、中书右宰相”的信,信中提到“令先君(恭敬王)去世已经两年了”[34]
这也应该写在当年。似乎扩廓帖木儿在宣光六年(1376年,洪武九年)还活着,这可能是明朝历史学家在修实录时错误地归还了扩廓帖木儿去世的那一年。
王保死于哪一年?
总之,宣光六年(1376年)没有扩廓帖木儿活动的记录,应该死于宣光五年(1375年,洪武八年)或者宣光六年(1376年,洪武九年)。
王保保是怎么死的?元朝名将王保保死于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