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259-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来是鄱阳县枭阳县(今江西都昌) )后迁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的名将。
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官,后逐渐成为县长。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第一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官到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县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获得大司马和死亡头衔。有两卷文集,曾孙是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他平息了陈敏、杜涛和张昌的起义,并作为联军教练平息了苏军的混乱,为稳定东晋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的荆州历史上被称为“没有遗产的道路”。他勤于官员工作,不喜欢喝酒和赌博,并受到赞扬。将军郭默擅自杀害赵银后,他率领军队征服,不费吹灰之力就俘虏了郭默的父子,因此他在敌国闻名。
唐德宗在武成王庙供奉陶侃等64位名将,被称为武成王庙64位将军。宋徽宗是宋武庙的72位将军之一。
[img]78529[/img]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427年),字元亮,又称潜水,私人死亡“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旬阳柴桑人。从东晋末到南宋初,伟大的诗人和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镇军、彭泽县令等职。他最后一次是彭泽县长,80多天就放弃了工作,从此退休了。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是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来西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到生命结束。此时,渊明的政治态度进入了一个明确的时期,思想也进入了一个成熟的时期。与以前的耕耘生活不同,此时他是有意识的:他这样做,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过去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但在这个时候,他付出了更多的劳动力,这更接近普通农民的生活。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歌,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旬,渊明家发生火灾,宅院被毁,被迫迁居。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诏征他为佐郎,渊明称病无应征。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宏为江州刺史,约于今年或后一两年结交渊明,两人之间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有轶事颜公付酒钱。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说渊明的名字,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赠以粱肉也没有接受。同年,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后,他的朋友私死为“靖节”,后人称之为“陶靖节”。
陶侃与陶渊明的关系
陶侃是陶渊明的后代,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
陶渊明和陶侃的关系是什么? 陶侃,东晋名将,孙子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