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张绣跟随曹操到柳城征求乌桓,在到达前死亡,被称为定侯,儿子张泉继承。而《魏略》记载:五官中郎曹丕因曹昂战死对张绣不满,说:“你杀了我哥哥,还有什么脸要见人呢!张绣心不安,自杀了。但曹丕在公元211年(建安16年)成为五官中郎,在时间上存在冲突,以《三国志》为准。
张绣的儿子张泉袭爵,封长乐卫尉。但后来却卷入了魏讽的谋反事件,被视为同党的杀戮。
张绣的儿子张泉后来因跟随魏讽谋而被处死。
张绣的女儿张氏后来嫁给了曹操的儿子曹均。
张泉
张泉(-219)东汉末官员。武威祖力(今甘肃靖远东南)人,张绣之子。绣死,泉嗣爵。建安24年(219年),与魏讽谋袭叶反曹,被杀。
张绣之子张泉,死因是连坐到魏讽谋反,至于有没有参与,有待考证,但也不重要。
[img]78392[/img]
(一)如果张泉因叛变造反,即使是著名大臣的后裔,或者有丹书铁券等免死牌,也会被杀。
(2)如果张泉没有叛变,就会被叛变「诬以谋反」,即使上级有意硬加莫须有罪,即使张泉没有参与叛变,也可以因叛变而被杀。魏讽谋反案涉及很多,建安七子之首王灿有二子参加;因此,钟友失去了相国的地位。顺便说一句,钟友强烈推荐魏的官员;刘伟的弟弟刘伟也参与了叛变。他本可以依法处死罪,但曹操干涉司法,「以儒解法」(引用儒家经典《左氏传》来判断法律《魏律》),刘旭可以免罪,不必连坐。因此,魏讽案并非政治滥杀,其中不乏生存者。
[img]78393[/img]
平定魏讽案的人是曹丕,事情发生在叶烨。曹操当时有事出门,人在汉中。因此,不是曹操开始镇压和扩大追捕的人,以至于后来「几十个死者坐着」等等,都是曹丕主导的。很清楚这是不是曹操的预谋。因此,张泉死在曹丕手中,而不是曹操手中。
既然曹丕先逼张绣,然后杀张泉,曹丕就杀了张绣的父子。至于曹操的谋划是否来,推断曹操是否慷慨并不重要。如果曹操想调查是否有不清楚的关系,那么曹丕应该如何评价犯罪证据的真实性呢?显然,曹丕并没有多说话,而是在曹操身上大惊小怪。有点像舍春秋的记事论史,却空寻公羊谷梁的微言大义。
张绣的后代出现在《三国演义》中吗?张绣儿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