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岳乐(1625-1689年)、清朝宗室、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饶余敏县王阿巴泰的第四个儿子、清朝顺治、康熙时期的杰出将领,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初封镇国公。
顺治六年(1649年),封贝勒。顺治八年(1651年),攻爵,改名为安郡王。顺治十四年(1657年),进入爵亲王。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岳乐去世,65岁,头衔和头衔。死后,他因贝勒诺尼的攻击而被杀。
安亲王降爵的结局
安亲王岳乐,努尔哈赤的第七个儿子阿巴泰的儿子,排名第四。它是顺治和康熙的杰出王子,为清朝进入海关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顺治三年后,岳乐跟随苏亲王的豪格征服了占领四川的张献忠。他英勇而有战略性。他率领部门斩杀了大西王张献忠,并被提升为贝勒。后来,他因在工部和宗人府的政绩被提升为安亲王。岳乐不同于他的祖先。他是清初改革派的代表。他全力支持顺治皇帝的一系列改革,大胆利用汉人,缓解与汉族地主阶级的矛盾;停止圈地,使人民能够正常从事生产活动。
[img]78320[/img]
这一系列措施在社会稳定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压力下,顺治皇帝宣布了自己的罪行,完全否认了以前的改革,并任命保守派为顾命大臣,使清朝在康熙初年倒退,岳乐也长期沮丧。幸运的是,康熙皇帝及时根除了鳌拜,清朝没有继续写元朝的悲剧。
岳乐并没有孤独多久。随着吴三桂和耿忠忠的叛乱,安亲王被重新启用,并被命名为定远平寇将军。他带领老师与吴三进行了讨伐
桂。他仔细分析了目前的形式,认为先攻湖南,正面对抗吴三桂。即使他赢了,他得到的土地也不容易保住。最好先攻江西,稳定后方,切断吴三桂与耿忠忠的联系。事实证明,岳乐的判断是正确的,他带领老师迅速占领了整个江西,并乘胜直击湖南,不久,吴三桂病逝,清军胜利在望。此时岳乐奉调回京,军队暂时交给他人。康熙皇帝亲自前往卢沟桥迎接岳乐。并让他回到宗人府掌印。
康熙二十七年,岳乐再次领兵驻防苏尼特,二十八年死于军中。
岳乐是清代少有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之一。他对清朝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安亲王岳乐在清朝顺治时期的最终结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