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族的农村地区,冬至过后,每个家庭都开始杀猪。杀猪是为春节做准备,腌猪头,火腿,吹猪肝,做猪肝,二是补偿全家一年的辛勤工作,蒸米灌肠,吃大块肉,请亲戚朋友,分享劳动的果实。
腊月,白族人赶街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狭窄的地方特别拥挤。每个人都忙着春节的临近,背着篮子,背着提兜,像疯了一样在市场上穿梭。农历十二月的年货街上,各种商品包罗万象,包括食物、衣服和使用。只要人们在节日期间需要物品,无论距离有多远,供应商都会从四面八方出售。农民还会把自己养的鸡鸭、池塘里养的鱼、各种农副产品背到年货街卖,然后买回家里需要的东西。
在白族地区的年货街购物只见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如果再背上一个篮子,不仅挤进去难,想挤出来也难。和赶大理三月街一样热闹的景象。准备好猪头和酒茶,门联春贴也堪夸。过年的事情已经全部了,要买一簇山茶花。这真实生动地展现了白族人年前准备各种年货后的喜悦。自明清以来,随着白族地区汉文化的深入传播,入学学习,学习汉文化已成为一种普遍做法。春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作为喜庆吉祥的象征,贴春联已成为白族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
[img]76340[/img]
春节附近,村里的一些学者愿意为邻居们写春节对联。人们不仅重视书法,而且非常重视春节对联的内容。有些村庄没有人能写春节对联,所以他们不得不跑很远的路去找人写春节对联。白人似乎缺少春节,但喜庆和吉祥的春节对联必须坚持。
改革开放30年来,各地市场蓬勃发展,各种印刷精美的春联从外地运来,摆满了年货街。然而,白族人仍然重视用毛笔书写的春联,这可以说明白族人热心书法家的一个亮点。
农历十二月,人们不仅要买各种年货,还要买一束含苞待放的山茶花插在正房子的大花瓶里,然后买几朵有花骨的水仙花,用花园石种在花盘里,用温水催,晒太阳,让它在春节期间开出白香的花。
农历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冷的天气,但人们在紧张和忙碌的街道上买东西,写对联,几乎感觉不到寒冷,直到农历十二月30日早上市场也很嘈杂,买卖,不到中午市场安静,看不见人影。人们回家参加春节,外国人出去做生意,也想在除夕前回家和家人团聚。
[img]76341[/img]
除夕是最紧张、最忙碌、最快乐、最活泼的一天。从一天早起,全家人都在忙着准备除夕夜的晚餐。不管有多少人在宰鸡、烧猪头、捡蔬菜和洗蔬菜方面工作。中午,门、柱子和牲畜稳定都贴上了红色的春联,整个庭院的嘉木花枝上也贴上了一圈红纸条,屋内外都充满了喜悦。
过去,白族人每年春节都会在天井里种两棵松树,代表世界的祖先。中间有一张方桌,上面有香案、各种水果和祭祀碗,两边都有一对大香。白族人的春节习俗,一是祭祀天地,二是欢迎祖先回家过年。从除夕到正月初六,家里所有的祭祀活动都在自己家的天井里举行。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白人在春节期间不再在天井里砍树,但春节期间的各种祭祀活动仍然保持着白人的传统习俗。
传统的白族节日 云南白族是如何度过春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