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我这个年龄段,胳膊上有个疤,是接种天花疫苗留下的。比我们年轻的80后手臂上没有这个疤痕。1977年,在世界上最后一位天花病人被治愈后,天花病毒已经灭绝(实验室除外)。世界卫生组织于1979年正式宣布,天花作为一种疾病被消灭。当然,现在孩子的手臂上有一个小疤痕,但这不是天花疫苗,而是卡介疫苗——预防肺结核疫苗。
天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烈性传染病,至少在人类社会肆虐了3000年(公元前2000多年印度出现了有文字可测的天花瘟疫),死亡率高达30%。18世纪末,每年约有40万欧洲人被天花病毒夺走。大约在汉代,天花传入中国,中国人称之为“痘痘”。晋朝的葛洪记载了天花在中国的爆发:“当你比老人生病的时候,你会有溃疡和身体。一瞬间,你就像火创一样,载着白浆,随决随生,不治之症,剧人多死。”
[img]75701[/img]
天花疫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疫苗,可以追溯到11世纪,是宋代中国人发明的疫苗,被称为“痤疮疫苗”。清代医学家朱春鹏的《痘疹定论》载道:“宋仁宗时丞相王旦,生孩子都苦于痘痘,后生子素,召集诸医,探究方药。四川人时有清风,陈说:峨眉山有神医能种痘痘,百不失一。不超月,神医来京。见王素,摩其顶说:这儿可种!也就是第二天种痘痘,7天发烧,12天后,痘痘结痂了。因为王旦喜极其厚谢。这也是史料记载的第一次接种天花疫苗。然而,朱纯鹏把“宋真宗时”误记为“宋仁宗时”。
清代官方编辑医书《皇族医宗金鉴》也说:“古代有一种痘痘法,起源于江右,达京畿道。它的起源是峨眉山的神人在云自真宗的时候出来,为宰相王旦的儿子种痘痘,然后传遍世界。”
[img]75702[/img]
最早的天花疫苗接种方法是将天花儿童的痂或脓液直接作为痤疮幼苗吹入接种者的鼻孔,使其感染天花病毒,产生轻微症状的痤疮,从而获得天花的免疫力。这种痤疮方法也被称为“人类痤疮方法”,不同于后来的“牛痤疮方法”。作为痤疮幼苗的痂或脓液,被称为“时间幼苗”,与后来的“成熟幼苗”不同。
可以想象,用“时苗”接种人痘的方法,一开始风险很大,和自然感染的天花几乎没什么区别。“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有八存”,接种致死率约为20%。后来,医生发现,如果筛选痤疮幼苗,选择六七代后,痤疮幼苗的毒性将大大降低,几乎不再死亡。这种选育出来的痘苗,就是“熟苗”。清代医书《种痘心法》说:“苗传播时间越长,药力提升越清,人工选择越熟,火毒消灭,精气独存,万全无害。若能连续种苗七次,精加选炼,即熟苗。”
“熟苗”的安全性如何?另一本清代医书《种痘新书》提供了一个数据:“种痘的人有八九千人,其莫救的人有二三十耳。”死亡率降至0.33%。
据史料可证,这种更安全的“熟苗”最早出现在明代隆庆年间。此前,明朝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天花瘟疫:“嘉靖甲午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十)之八九。“致死率高达80%。这种天花的流行也促成了种痘法的推广:“闻种痘法起源于明朝隆庆时期宁国府太平县,从而蔓延世界。正是在接种痘苗的过程中,明代医生发明了“熟苗”接种方法。
当时很多医生家里都有“熟苗”:“到目前为止,宁国有很多种花的人。最近溧阳有很多人偷偷做了。当天,在一个不同的家庭里,仍然有苗种,所以我们必须有三金才能得到一棵丹苗。买苗后,医生赚钱。冬夏种痘的时候,是用亲生党婚戚的儿子传播的,留种叫养苗。”既然北宋峨眉山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我估计家里还有筛选改良的痘苗。
清朝后,由于顺治皇帝死于天花,康熙对天花的感染非常警惕(康熙本人也得过天花),下令推广种植痘痘的方法:“中国人害怕长痘痘。到我得种痘痘的时候,所有的孩子和孩子都以种痘痘为生。今天四十九旗以喀尔喀诸藩为生,种痘痘,一切都要治愈。当我第一次尝到它的时候,老人还是觉得奇怪。我的意思是,所以这是千万人的生命,不是偶然吗?”
[img]75703[/img]
大约在这个时候(17世纪下半叶,清朝康熙时期),中国的痤疮种植方法被引入俄罗斯,然后通过中亚传播到土耳其。18世纪初,驻土耳其公使的妻子蒙塔菇将痤疮种植方法从君士坦丁堡带回英国,英国很快成为欧洲的痤疮种植中心。
1733年,法国伏尔泰发表文章,鼓励人们积极种植痤疮:“据我所知,中国的预防疗法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最有能力的国家。当然,他们不是直接接种疫苗,而是通过鼻子,就像我们抽鼻烟一样。这种方法可能更容易接受,它确实可以拯救成千上万的生命。“当时欧洲的接种方法是用小刀割伤手臂皮肤,然后种植痤疮幼苗。
这个时候痘苗虽然比较安全,但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大约在18世纪末,一位英国农村医生秦纳发现,奶牛的疱疹可以传染给挤奶工,而感染疱疹(即痤疮)的挤奶工不会感染天花板。换句话说,牛痘脓浆可以预防天花。而且人感染牛痘的症状很轻,不会死。因此,发现了一种比古人痘法更有效、更安全的痘痘法——牛痘法。
到19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痤疮种植在国外转了一圈,重生并传回了它的家乡。首先,一名葡萄牙医生从马尼拉将牛痘疫苗带到澳门,然后一名英国医生将牛痘疫苗从澳门带到广州,并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传播。在清末的沿海地区,出现了一种叫做“痤疮教师”的新职业。经过传教士医生的培训,他们在中国开展了牛痘接种业务。
牛痘的发明人秦纳说,中国人似乎比他家乡的英国人更信任牛痘。当时在欧洲,很多人认为种过牛痘疫苗的人会长出牛角和牛毛。
人类社会可以消除天花病(天花病是迄今为止第一种也是唯一一种正式宣布消除的人类疾病)。这不是我们的医学有多发达,而是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使用疫苗,从痤疮到牛痤疮,从个人接种到普遍预防。人类花了将近900年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中英两国都做出了贡献,文明之间的相互接触和交流加速了技术发展和文明进化的进程。
古代有疫苗吗?古人是怎么接种疫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