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凄风苦雨的晚明崇祯末世,如果你想在群魔乱舞的上流社会找到一个代表光明正义的团体组织,江南复社是后人津津乐道的。
复社最初是江南名士张溥和张采,在崇祯二年在吴江成立的文社。从那以后,标榜文学的社团就像平地上的春雷,影响着惊天动地的速度。各种平日相轻的社团,心甘情愿地挤破头皮合并,还有大批精英名人,削尖头脑也要在里面找个席位。在三年后的虎丘大会上,有成千上万的参与者。据明代学者陆世仪记载,当时各行各业的客人,从山东到南方的各省,乘坐的各种华贵大船,几乎都是姑苏的河流。会议现场人山人海,连大雄宝殿都坐不下,有缝隙的地方,都叫这群服装华丽的精英人物挤得满满的。平日藏卧在大明士大夫阶层的龙虎,几乎都是在这个场合凑齐的。
而如此震撼的场面,却只是这个社区辉煌的起点。整个崇祯年间,这个社区的规模和影响,就像一只疯狂上涨的股票,不断突破历史新高。据《复社姓氏录》记载,社区有225名著名士大夫,其中包括忠实粉丝,总数为数万人。以至于社团名人吴应箕家的后人,在清代写回忆录的时候也自豪地说:三百年来,从来没有像我们这样的社团。
[img]75392[/img]
更让后世无数文学社团感到羞耻的是,这个复社不仅有数量,而且有质量。其成员群英汇聚,学术成绩更加辉煌。顾名思义,“复社”就是兴复古学,也就是研究八股学问。他们在这项研究中做得很好,崇祯年间涌现出几位进士,前几位进士更多。而且还讲全面发展,诗词歌赋都很强,杰出的“四公子”,文学成就引领了一代新风,张岱等人的小品文,影响更加深远。其科学成就也是拔尖的,其成员与西方传教士关系良好,热情翻译外国作品,创造总结发明。典型人物方以智代表了他的作品《物理知识》。虽然清朝人选择性失明,但他们漂洋过海,尤其是邻国日本。今天,有无数的粉丝。
如此珍贵的表现,也让复社的名声从晚明到今天一直在上升,几乎成为崇祯时代黑暗岁月中最后一抹亮色。就连其中几个才子的爱情,也与著名的秦淮八艳碰撞出无数芬芳的交集,也被写进了《桃花扇》等名剧,代代相传。
从两位文人的结社,短短几年就发展到如此大规模。复社的崛起,堪称晚明文坛最励志的创业奇迹。后世的许多文人雅士也一致认为,这个组织的杰出精英们以挑战黑暗的勇气和崇高的光荣理想,迅速唤起了明朝民间正义的力量。虽然未能挽救大明的衰落,但他们以高尚的精神品质闪耀千秋,创造了大明文化的最后绝唱。
然而,如果你通过辉煌仔细观察,不难得出另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美丽而令人兴奋的复合社会是大明病老体上令人震惊的疮。它看起来像桃子和李子,但实际上是流毒的聚集。他们站在历史的前沿,但正是大明灭亡的加速。
谁发起了晚明崇祯末期的复社?它是什么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