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权臣贾似道当政,对内欺君,对外屈辱求和。蒙古皇帝忽必烈故意吞并世界,改变了以四川西路为主战场的传统战术,决心从襄阳中路突破。襄阳之战是南宋与蒙古之间决定生死存亡的重要战争。蒙哥死后,忽必烈从鄂州赶往北。也就是说,在此期间,灭宋战争的进攻重点改为襄阳,实现了从川蜀战场向荆襄战场的转变。
南宋襄阳位于南阳盆地南端,襄阳与樊城南北夹汉水相互依存。
“扼南北”,地形十分危险,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军队的边隆重镇。咸淳三年(1267年)11月,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进攻南宋战略,“先攻襄阳,撤其防御”,他认为南宋若“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
[img]74758[/img]
刘整“攻宋方略”,
忽必烈采纳了宜先从事襄阳的建议,宋元战争进入了元军对南宋战略进攻的新阶段。元将郭侃、郝静认为,攻宋战略需要从汉水重兵中取得突破。刘整向元世祖忽必烈献计取襄阳(设置疑城诱宋)灭宋,建议采纳。忽必烈开始为战争做五年的准备。
襄阳战争背景:蒙古大汗忽必烈意图吞并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