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阳战争第三阶段的十年里,由于蒙古窝阔台的死亡,宋蒙双方都陷入了内斗。然而,从1257年到1259年,仍然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然而,主要战场是四川的钓鱼城,而襄阳只是一个副战场。
1257年,蒙哥在基本消除了威胁自己权力的内部因素后,决定在第二年出兵攻宋,这次他和忽必烈亲自领兵。蒙军攻宋时,仍是兵分三路,战略部署却有所调整。蒙哥主力猛攻四川;忽必烈的东路军避开襄阳,直奔鄂州;蒙军西路军实施战略迂回,绕道大理。襄阳的防御没有受到任何考验。然而,金庸笔下的襄阳之战是以这场战争为背景的。特别是在阵中,蒙哥大汗被一箭射死,所以蒙古军队将撤退。
然而,事实上,蒙哥已经死了,但他不是在襄阳,而是在四川的钓鱼城。蒙哥的意外死亡导致了蒙古军队攻击宋朝的计划破产。忽必烈急于回去争夺汗水的位置,但也急于撤退。
忽必烈回到草原后,经过几年的战斗,直到1264年,忽必烈击败了阿里的兄弟,彻底结束了持续四年的内乱。与此同时,忽必烈开始改变蒙古以前的汗水,不再屠杀占领南宋后的城市,而是以各种方式招募南宋将军。
[img]74755[/img]
在南宋,这是另一个场景。由于贾似道的权力,他不断打击自己的力量,大量有能力的将军被贬职,比如第三次收复襄阳的高达,经营钓鱼城的余杰等人被排除在外,要么在家闲着,要么郁郁寡欢。因此,宋蒙战争的平衡又开始向蒙古倾斜。
襄阳战争第三阶段:蒙哥战死钓鱼城 蒙军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