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程映虹:关于“炎黄子孙”一词的官方争议

“中华民族”在中国公众话语中开始流行,并指出“中华民族”是20世纪80年代初民族主义复兴的产物,尽管这个词本身早已存在,比如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在毛泽东时代,由于阶级话语的压倒性优势,这个词一度从公共话语中消失,直到毛去世。邓小平回来后第一次回来给台湾发了一封公开信。这个词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龙的传人”也开始成为时尚。

1984年,在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一位名叫米暂沉的回族委员写了一份提案,不同意用“炎黄子孙”指代中华民族。他认为炎黄子孙只是汉族的祖先,少数民族有自己的神话和历史传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第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就此事发布了一份文件,称“今后使用这个词的意见是,在党和国家机关的文件和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用‘中华民族’代表中国各族人民更好 些。鉴于“炎黄子孙”一词今天在香港、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个人签名文章、一般谈话和对台宣传仍然可以在未来使用。”

1990年,当时总书记江泽民特别表示,鉴于部分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等提法提出不同意见,“我们可以研究在中国使用‘中华民族’、1993年,政协主席李瑞环提出使用“中国儿女”或“国内外中国儿女”。

[img]74456[/img]

20世纪90年代,一些少数民族代表继续对“炎黄子孙”问题提出不同意见。例如,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贵州省台江县代表张明达提出“请中央通知有关部门,不要用“我们都是中国人民”一词取代宪法规定的“中国人民” 以民族团结为利的建议。这一建议将这一问题提高到宪法的高度,宪法规定了“中国各民族”的提法。中宣部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回复了该议案。《贵州政协报》全文刊登了中宣部的复函,《贵州民族报》也作了相关报道。据报道,贵州所有少数民族都受到了极大的鼓励。

由于该文件对该用法的广泛流行缺乏约束力,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张明达等代表再次郑重提出“请中央银行通知全国各地的新闻出版单位和广播电视部门,不要使用“我们都是中国人民的后代”的建议,以促进民族团结”。

2002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切实把握民族宗教宣传正确方向的通知》,其中第二条规定:“在宣传中华文明史时,我们应该更多地提到‘中华民族’的概念,谨慎使用‘中华民族’的概念,并注意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以上材料主要来自《人民政协日报》(《国内外中华儿女提法由来》)

2010年1月,《中国民族报》发表题为“新年活动的民族象征意义”的文章,对教育部倡导全国学生在互联网上开展“向祖国母亲新年”活动提出不同意见。在教育部的倡导下,第一崇拜是崇拜壮丽的河山,第二崇拜是崇拜炎黄的祖先。文章认为,“关于‘炎黄子孙’的叙述是汉族的祖先想象。。。对于汉族学生来说,崇拜炎黄是很自然的,但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这样的活动内容是不合适的,这可能与他们祖先的想象相冲突。”

北京大学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马荣教授在2009年关于民族和边境问题的一次重要讨论中提醒说:“在当代建设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中华民族大家庭历史演变的复杂性。近年来,炎黄文化已成为我国学术研究和媒体宣传 在许多汉族人的观念中,“炎黄子孙”似乎已成为“中国人”的代名词。我们必须面对如何划定中华民族认同范围的问题,即“炎黄子孙”的称号是否适用于中华民族的所有成员?们用“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作为“中国人”的代名词合适吗?” 更多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尖锐地提出,“炎黄子孙等同于中华民族,汉族等同于中华民族。这种倾向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2009年4月3日,中国民族报)

2012年初,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伟群发表了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被认为是新民族政策的信号。这是一篇很长的文章,其中只有一篇说“龙的传人”和“炎黄子孙”“不科学”。这句话,却引起了很多汉人的反对,网上可以看到很多。更重要的是,《环球时报》很快就发表了评论员单仁平的文章,题目是“民间提‘炎黄子孙’无妨”。

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关于“炎黄子孙”的争论以来,特别是当官方最高管理层对这一说法从谨慎到消极的态度越来越明确时,官方媒体就“炎黄子孙”的辩护发表了公开和系统的言论。

[img]74457[/img]

单仁平的文章说:“一位熟悉民族事务的官员最近写道,汉族人喜欢说‘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等,但这些称谓不科学,包括‘狭隘的民族意识’。这一观点显然是为了照顾少数民族的感受。单仁平认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在“社会概念”中并不是汉族的专属概念。它们甚至不是民族概念,而是文明概念。更重要的是,他认为“炎黄子孙”、到目前为止,“龙的传人”的概念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凝聚力远远大于它们的副作用。”

朱维群和单仁平的文章发表后,网上支持用“炎黄子孙”指代中华民族的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最极端的言论是“十亿不听话、不安分的汉人应该让步。原因是什么?”“民间没有障碍,也就是说官方有障碍。谁来保证汉人的诉求?如果民族团结的汉人说他们是炎黄子孙,那么所有的汉人生来就有罪。”

“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是否只属于汉人,还是属于其他民族的祖先和起源概念?这个问题本质上不是学术问题,而是现实生活中用法赋予不同人的概念内涵和解读。一般来说,这种说法可以指中华民族基本上是汉族,其使用场合涉及到“中国人”或“中华民族”的认可,反对它的人要么是非汉族,要么是学术人士,要么是政府负责民族事务的官员。这种分离本身就说明了问题。人生常识是:我的身份不能由你决定。当我不同意这个说法时,你怎么能说它代表了我的身份呢?而且,我并没有说不允许使用这个概念,而是说它可以代表汉族,但不能代表中华民族。


程映虹:关于“炎黄子孙”一词的官方争议程映虹:关于“炎黄子孙”一词的官方争议


  • 阪泉之战[阪泉]在哪里?阪泉之战是什么样的战争?
  • 说到炎黄阪泉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以下是相关历史事迹的介绍。 长期以来,中国古代一直有一个历史命运,即农业文明和游牧...

  • 《山海经》:刑天不是神,历史上有其人!
  • 刑天的形象是一个无头武士。这种形象在中国并不独特。维基百科全书说,从公元前600年到公元300年,一个无头部落生活在非洲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