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鲁国正卿季文子生活简介 季文子是怎么死的?

季文子(-前568年),即季孙行父。春秋时期,鲁国正卿执政于前601年至前568年。姬姓,季氏,死后的文字,历史上被称为“季文子”。

季孙行父的“孙”是尊称,“季孙”不是氏称。“季孙”仅限于宗主的称谓,宗族的一般成员只能称之为“季”。因此,季孙行父是季,而不是季。

他的祖父是鲁桓公的儿子和朋友。根据排名,他的儿子和朋友被称为“季友”。季友协助鲁熙公执政多年,历史上被称为“季节性”。季孙行父小心谨慎,节俭持家,执政鲁国30多年,严格节俭,开启了一代节俭的氛围;开放初期税亩,促进鲁国的改革发展。

季孙行父上承其祖成季的遗风,下启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政治。正是在他的努力下,鲁国三桓才能顺利成长,从而成为未来鲁君以上的强势清家。

[img]73738[/img]

季文子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公元前601年至568年,季文子在鲁国执政33年,协助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代君主。为稳定鲁国政局,曾驱逐公孙归父出境。他掌管着鲁国的朝政和财富,掌握着大权,全心全意地安定下来。忠诚守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史记·鲁世家》记载:季文子当政时,“家无衣丝之妾,稳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为了吸引人们的心,招募人才,不断扩大自己的力量。《国语·鲁语》说:季文子是鲁国高权重的上卿医生,掌握国政和统兵的权利,有自己的田邑,但他的妻子和孩子没有人穿丝绸和缎子衣服;他家的马只喂草,不喂小米。孟献子的儿子仲孙看不起季文子的做法,于是问季文子:“你是鲁国的正卿医生,但是你老婆不穿丝绸衣服,你的马也不用小米养。你不怕国中百官嘲笑你吝啬吗?你不在乎和诸侯交往会影响鲁国的声誉吗?季文子回答说:“当然,我也愿意穿丝绸衣服,骑好马。然而,我看到国内仍然有很多人吃粗粮和穿破衣服。我不能让全国各地的父母、姐妹吃破衣服,但我的妻子和孩子太注重衣服和饮食。我只听说人有高尚的品德才是国家最大的荣誉。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炫耀我美丽的妾会为国家赢得荣誉。孟献子听了,怒而将儿子仲孙幽禁了7天。仲孙受到管教,改过前非,也仿而学之。新闻不胫而走,在季文子的倡导下,鲁国朝野出现了节俭的气氛,并为后人所传颂。

兰陵文峰山

山东省兰陵县(今山东省向城西北)城西有连绵不断的山麓,供奉着中国人世代代拜访的寺庙。这座山被称为神峰山,山麓以北是连绵不断的季氏封地费邑。神峰山背负着鲁国群山,面向鲁南平原,远望鲁国二室,山上清泉长流,山前嘉水环绕,是风水宝地。为了表达属于鲁国的诚意,太子巫将季文子的棺材埋在神峰山,并将神峰山命名为鲁清山,表明国家正式成为鲁国的附属国。鲁襄公授予行父的死后头衔为“文”,后人又称鲁青山为文峰山,在其墓地前建立了季文子庙,称文峰山东部玉城西侧的嘉河支流河为季文子河。文峰山被称为“鲁南小泰山”,具体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文峰山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季文子墓、季文子庙、文峰雪、文峰寺、千年银杏树、鲁南革命烈士陵园等。

季文子是怎么死的?

季孙氏是鲁国正卿。季文子死后,季孙氏传到第四代,季文子的儿子季孙宿(季武子)执政,从继父而来。

共33年(前568-前535年)。后来是第五代∶季悼子(季孙吾),从继父到卒共5年(前535-前530年),没有立为卿而卒。;第六代∶季平子(季孙意如)从继父到卒共25年(前530-前505年);第七代∶季恒子(季孙斯)从继父到卒共13年(前505-前492年);第八代∶季康子(季孙肥),从继父到卒共24年(前492-前468年)。


鲁国正卿季文子生活简介 季文子是怎么死的?鲁国正卿季文子生活简介 季文子是怎么死的?

,

  • 战国名将廉颇是怎样的人?廉颇生平事迹简介
  • 廉颇在战国是个叱咤疆场的汉子,在疆场厮杀无数载,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他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在他的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

  • 春秋战国的主要诸侯国有哪些?
  • 主要诸侯国资料表国名起讫年代亡于何国姓氏秦国前10世纪-前206年汉朝嬴姓秦氏楚国前1042年—前223年秦国芈姓熊氏田齐前386年—...

  • 西施是间谍吗?吴国的灭亡真的和美女西施有关
  • 西施只因吴国终被越国所灭,而且西施是被越国派往吴国的,她肩负着让吴王夫差荒淫腐败沉湎色欲与刺探吴国政治军事机密的光荣...

  • 孙武的传奇人生:孙武亲指挥过几次战争?
  • 孙武已经在军事生涯中工作了30年。司马迁评论孙武说:“西破强楚,入营,北威齐,晋,著名诸侯,孙子和力量。”毫无疑问,人们...

  • 孙斌与庞涓谁更厉害?孙斌与庞涓有何历史故事
  • 一代奇人鬼谷子门下有两位得意门生,此二人便是魏人庞涓与齐人孙膑。孙膑、庞涓都是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春秋战国的舞台,有...

  • 李牧,战国时期第一个抗击匈奴人的人:匈奴人十多年来一直不敢犯罪
  • 很多人都知道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是秦国的白起、王健和赵国的廉颇和李牧。这四个人的军事水平和成就各有优势。但说到北击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