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贺简介
刘贺(前92年7月25日至前59年)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刘波的儿子。后元年(前88年),其父刘波去世,年仅五岁的刘贺嗣位,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去世,刘贺因无子被任命为皇帝。他在位仅27天,因荒淫无度、不保国家而被废除。他仍然回到家乡巨野当昌邑王。元康三年(前63年)被废为海昏侯,移居豫章国(今江西南昌)。刘贺三年(前59年)去世,历史上被称为汉废帝。
2、三重证据可以证明,海昏侯墓主要是汉武帝的孙子刘贺
公开资料显示,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是西汉第九位皇帝,汉昭帝死后继位。登基仅27天,就因无道、不听劝告而被废墟。历史上被称为汉废帝
其中一个证据:玉印刻“刘贺”二字。
2016年1月17日,考古学家打开内棺后,发现墓主人的遗骸仍有痕迹。遗骸腰部有一个白色的玉印,上面刻着“刘贺”二字。据专家介绍,这是刘贺的私人信件。在汉代,印章是常见的随葬品之一,也是判断墓主身份的最直接证据。
证据二:墨书金饼上有“臣贺”字。
在出土的金饼上,考古学家发现了模糊的墨迹,并解读了关键部分:“南海昏侯臣贺……元康”,“贺”字直接指出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元康是汉宣帝刘询的第三个年号。
[img]73515[/img]
考古领袖杨军表示,西汉金制要求侯和王封地,每年8月祭祖时向朝廷献金。金饼上的墨书也从侧面展示了当时的黄金制度。
证据三:奏章副本签名“臣贺”。
在出土的木条上,专家发现了海昏侯和侯夫人写给皇帝和皇太后的奏章副本,并仔细识别了木条上的“海昏侯臣贺”、“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样清晰可见。除了确认墓主人的身份外,新闻发布会还揭示了1月份打开内棺后的发现。据专家介绍,大量的金器、精美的玉器和漆器被埋在内棺里。墓主人的遗骸下有一个丝绸琉璃垫,上面有许多金饼,排列整齐。
3、海昏侯墓考古遗址拟建博物馆
今天上午,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公布后,专家表示,它是汉代侯国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聚落遗址,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展示价值。
谁是海昏侯墓的主人?为什么说海昏侯墓的主人是刘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