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文”,又称韩文公。三岁丧父,由兄弟姐妹抚养长大。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随后任御史监察、阳山令等职。为国子博士,宪宗即位。后来历官到太子右妾子。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服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晋升为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示劝诫,因此被贬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官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为己。
他反对六朝以来形式主义的平行偶像文风,大力倡导古文,与柳宗元共同领导中唐古文运动。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苏轼称他为“八代文起之衰”(潮州韩文公庙碑)。韩愈的议论文内容广泛,体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立意新颖,观点鲜明,大胆坦率,战斗力强。他的碑志文“随意赋形,各肖其人”(《韩愈志》),创造性地将《左传》、《史记》的传记手法应用于纪念碑,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纪念碑这种无聊的风格闪耀,其中一些作品已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
《送孟东野序》、《送东邵南序》等礼序,手法多样,使礼序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文学性和实用性的风格。《答崔立之书》等书因人陈词,真情实意。韩语气势磅礴,汪洋肆意,“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迅的《欧阳内翰书》)。
[img]72952[/img]
立意深刻,构思巧妙,语言简洁,富有创造力。诗歌也是独一无二的,有创新的勇气,工作在古老的风格上,运用散文词赋的风格,气势磅礴,才华横溢,想象力奇特,形成了宏伟的独特风格,创造了李、杜之后的重要流派,纠正了大历以来平庸的诗歌风格。代表作《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等。《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律、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也是一部著名的作品。
但他过于追求新奇,难免流于险怪,强调“以文为诗”,难免把诗变成“押韵文”。有门人李汉编的《昌黎先生集》传世。宋魏仲举编辑的《昌黎先生500篇文集》40卷,《外集》10卷比较完美。诗注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笔记》、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年集释》较好。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唐代诗人韩愈是什么样的人?韩愈有哪些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