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歼敌和杀敌有什么区别?不知道的人以为是一样的!

歼敌和杀敌有什么区别?不知道的人以为是一样的!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当我们经常讨论战争或某某战役时,我们总是谈论双方在战争中损失了多少,即所谓的歼灭敌人和自我损失。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战争损失比。然而,当许多人列出数字时,他们无法理解战场统计的口径和原则。他们经常开玩笑,甚至不知道自己。例如,在许多人看来,歼灭敌人的10万和杀死敌人的10万是相等的,但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

[img]68249[/img]

歼灭敌人10万人,统计是在战斗或战争期间杀死敌人、伤害敌人、俘虏敌人的总和。一般来说,杀死和伤害的比例是1:约3,而俘虏则取决于战争模式,通常阵地战俘较少,歼灭战俘较多。

严格来说,杀死10万敌人就是杀死10万敌人,但实际结果要大得多。按照通常的死伤比例,敌人应该有30万伤者和部分俘虏,实际结果远远超过10万敌人。

当然,如果A方歼灭或杀死B方,这个数据通常并不完全准确。

在战场上,尤其是在高烈度战场上,远程或空中火力的杀伤是主要的。事实上,无法准确判断有多少人被杀害,这往往取决于估计。即使在近战中,a方步兵击倒了B方步兵,也很难判断这个人是死了还是受伤了。

战果统计严格的部队报告的数字可能相对实用,但如果战果统计掺水,就很难说了。

[img]68250[/img]

比如二战期间,日本陆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与美军作战,战果掺水的情况很大。

1944年10月,美国哈尔西舰队在台湾日本基地空袭。事实上,美国军方只受到了两艘巡洋舰的伤害,但日本战争报告是:11艘沉没的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或1艘驱逐舰;伤害:8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或1艘驱逐舰;沉没的船只有13艘,不少于12艘被击中并起火。

这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如果双方在研究战斗中遭受损失,歼敌数字应该比较对方自己统计的损失数据(阵亡、负伤、失踪/被俘),即所谓的自我报告原则。

自己的统计数量比较靠谱,但情况也比较复杂,要具体分析。

例如,在抗日战争期间,各级主官在国家军队中一般都是免费的。一些主官利用战斗机会故意报告他们的战争损失,以弥补士兵空缺造成的漏洞。这是自我报告损失高于实际损失的一个例子。

另一个例子是,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各级单位填写了许多韩国步兵,但美国军方不会统计这些人的伤亡,但他们确实是由美国军方编制的,这是一个自我报告损失低于实际损失的例子。

一般来说,军事往来电报、战役总结、卫勤部门统计对自身损失的可信度较高,这些都与军事作战和后续补充有关,必须严格对待。

但也有人在上面写文章,还是以二战时期的日军为基础。

[img]68251[/img]

日军是一支非常典型的军队,擅长减少实际损失。即使在日常战报中,日军的欺诈行为也非常普遍,这不仅给当时日军的战斗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让上层高估军队的实力,再加上虚报成果的存在,也会低估敌人的实力,比如山本56岁的死亡与日军的习惯有关),这也给后来的研究人员带来了很多麻烦。

近年来,一些学者片面地以日本原始数据为唯一证据,从根本上偏离了一些,更不用说日本相对真实的统计数据早在战争中就被破坏了。

以上重点是战斗损失。事实上,战场上有很多非战斗损失,如疾病和饥饿。

为什么要谈论这个问题?许多人在比较两军的损失时采取了不同的标准。一方的损失是战斗减少和非战斗减少的全部损失;另一方单独引用战场死亡的数字。相比之下,得出夸张的战争损失比结果是非常简单的,但这种比较显然是不真实的。

以冲绳战役为例,日军正规军总损失11万人。岛上的日军总共有这个数字,被美军全歼。问题不大。

冲绳战役中的美军阵亡人数为1.3万人,伤亡人数为3.6万人,非战斗减员人数为2.6万人。

若将美军阵亡数与日军总损失进行比较,则战损比为1:8左右,但对比所有损失,只有1:1.46。这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日军被歼灭,非战斗减员实际上会演变成战斗损失。如果是在正常作战中,大部分非战斗减员的患者都可以恢复战斗力。

为什么要关注这种非战斗损失?

近年来,一些以战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有时是为了故意宣传战场的残酷,经常使用的写作技巧是:战后只有少数人。

比如铁原大战后,63军只剩下2000多人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看来这场战后,总员3万多人的63军大部分都死了。但其实这只是一种写作手法,不是实际情况。

63军出身华北部队,没有原三四野那么大,所以全军总兵力3.6万余人。参加铁原战争前,战斗和非战斗减少了1万多人。铁原战争后,全军总兵力仍有1.4万多人。

在整个五场战役中,63军减员2.2万多人,包括战斗和非战斗减员。除了牺牲和重伤的士兵,轻伤的士兵也可以从伤病中恢复过来。因此,几乎所有的军队都不是在网上宣传的牺牲。

区分战斗和非战斗损失,区分战斗损失的构成更为关键,这将直接影响一个人对战斗甚至战争的直观理解和判断,当然,它也可以让不理解的人少开玩笑。


歼敌和杀敌有什么区别?不知道的人以为是一样的!歼敌和杀敌有什么区别?不知道的人以为是一样的!


  • 冯玉祥离奇之死:儿媳在书中披露冯玉祥的死因
  • 冯玉祥的一生值得称赞。他参与了中华民国历史上的所有重大事件。晚年,他在美国发表了许多公开演讲,谴责美国政府帮助蒋介石...

  • 谭嗣同并未留下亲生子嗣 后代继承家风谦逊低调
  • “谭嗣同不仅是谭氏家族的谭嗣同,也是长沙、湖南乃至中国的谭嗣同。”150年前的3月10日,后来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血性悲壮一笔...

  • 谁是何辅堂的原型?何辅堂在一代枭雄中是怎么死的?
  • 历史上有何辅堂吗?最近,随着《一代英雄》的流行,孙红雷在剧中扮演的何辅堂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该剧主要讲述了何辅堂为父亲...

  • 民国一代学术家,结婚几次被世人嘲笑
  • 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人,如胡适、鲁迅、郭沫若、张太炎等。我们今天要谈论的人也是民国时期的一员,但他的声誉不如以前的人...

  • 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是历史上第一位女律师,晚年去世
  • 民国时期,新旧思想交替,影响了当时很多女性。郑玉秀就是其中之一。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她在新时代充满了女性的叛逆...

  • 父亲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他是[哈佛三杰]之一
  • 中国文化大师陈寅恪出身名门,父亲是“清末四公子”之一的陈三立,而祖父则是巡抚。年轻时,他在德国、瑞士、法国和美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