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年,诸葛亮南下攻打孟获,孟获部队身穿藤甲,刀枪不入,使蜀军陷入被动局面。经过一番试探,诸葛亮用火攻之计大范围燃烧藤甲兵,最终击败孟获。从故事上看,藤甲兵的局限性似乎很大,火攻之计可以打破,但事实并非如此。诸葛亮火攻之会成功,是孟获藤甲兵没有做太多的防火预防,如果涂上防火材料,火攻可能不起作用。那么诸葛亮为什么选择抛弃这么强的藤甲兵呢?
[img]64787[/img]
其实《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军团,比如曹操的青州军、马超的西凉军、东吴的丹阳军、刘备的白耳军。这些军团在三国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次战前,对方都听说是这些军团,还没开战就胆小了。但与接下来的藤甲兵相比,这些军团简直就像虫子。无论谁的军队,总有其局限性,如耐久性、机动性、防御性等,但藤甲兵根本没有这些限制!
可以合理地说,如果是这样的话,诸葛亮是不可能不使用的,但事实上,当我们看到万藤甲兵的真实照片时,三国夸大了藤甲兵的作用。众所周知,诸葛亮一生致力于北伐。消灭曹魏是他的终身目标,也是蜀汉的目标。换句话说,蜀汉的作战地点是南方,对象是南方军队。南方气候的特点是枯燥,尤其是蜀汉防御的东南地区。如果蜀汉军队穿着藤甲与曹魏作战,曹魏随意放了几支火箭,蜀汉的整个军队将被烤成全猪。
此外,根据现代研究,藤甲兵确实存在。北京电视台曾有一个名为“魅力科学”的节目。节目组对贵州省安顺市藤甲兵部落进行了实地考察。当时,他们直接用大石头砸碎,用刀砍倒,藤甲没有损坏。由此可见,历史上藤甲兵刀枪不入的记载是真实的。藤甲兵使用的原料是生长在西南野蛮土地上的野生藤蔓,经过熟练工匠加工而成。
[img]64788[/img]
但如果按照布依族先民的生产工艺,一套完整的藤甲大约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首先,将青藤切成藤甲,然后浸泡在桐油中。这一步的目的是使藤甲更加坚韧。一般48小时拿出藤甲晾干,这一步至少要晾干两个月。然后用桐油浸泡,重复五次,这套藤甲真的完成了,敢于穿在战场上,如果真的需要两年才能完成一套衣服,真的太浪费时间,即使诸葛亮想用,也不等人!
藤甲兵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藤甲兵是什么样的兵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