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清朝十万元值多少钱?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乾隆朝10万元可以兑换多少钱?这必须从历史上的硬通货银和大米开始。在清朝,各级官员的工资是银和陆米。我们都很容易理解银子,但很多人会感到困惑。事实上,作为一个主要的农业国家,中国历史上的粮食产量并不高。大多数时候,我们仍然依靠天空来吃饭。对古代人来说,大米是硬通货。
[img]63880[/img]
因此,银和大米已成为历代官员工资的主要分配方式之一。虽然有变化,但一般都是如此。由于两者的硬通性,在许多关于金融和物质转换的文章中,银经常与大米进行交换和计算,最终得到数据。
[img]63881[/img]
在《隐蔽秩序》中,吴思将当前大米价格与历史时期一石米的市场价格进行了比较。这样,如果大米价格不同,结果往往会有很大的差距。清朝的大米价格经常波动很大。
《阅世编》记载:“乾隆十三年,春、雨、冰雹,豆麦受伤。自春秋以来,大米价格昂贵,每石三两五元。乾隆十七年,大仁,斗米不到100元。乾隆二十年,年大荒,石米五两,人吃糠。乾隆二十一年,年大荒,石米五两。乾隆四十四年,石米六两。”
以乾隆十七年和乾隆二十年相似的米价计算。一两银子换成人民币也不一样。李晓巧在《从明清米价看康乾盛世》一文中写道:明代的一块石头相当于现在的184斤。全文以此计算。
我们以每石184斤为基础,米价以平均3元/斤为基础。乾隆十七年的斗米不到100元(以100元为基础,一两块石米),相当于现在的552元。
[img]63882[/img]
乾隆二十年,石米五两,一两银跌至110元。同样的银在丰年和金年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只要用米价来转换银,就必须估计通货膨胀的影响。
货币之间的交换有波动,更不用说金钱和事物之间了。只有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点进行交换,才能减少较大的波动。
[img]63883[/img]
清朝历史上,工资和租金相对稳定。在工资方面,《中国通史》记载,乾隆21年(1756年),河南唐河县吕魁元为郑天禄当地家庭做长工,工资2500文,2.5银子。
1880年2月(光绪六年),美国驻清领事馆关于清朝工资的报告:长工一年能挣3-4美元。1880年,12银子相当于1.12美元。也就是说,2.72到3.62。
[img]63884[/img]
用乾隆年间的换算银和长工一年的工资来计算。丰年长工收入1380元,金年只有275元。显然,这笔转换的钱现在根本活不下去了。银还是那些银,但是我们用米价转换的时候变了。
[img]63885[/img]
让我们看看土地租金。据乾隆《安远县志》记载,如果租户种植粮食,他们需要用粮食收获量的一半来支付租金,这是实物租金;乾隆和嘉庆期间,大约有30%的货币租金。南方的稻谷产区是每亩4-7元的租金(良田差田的租金不同)。也就是说,在农业方面,租户和长期工人的收入相对稳定。
[img]63886[/img]
实物互算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但以土地为参考,对比租金会减少影响。以江北吨粮县桓台为例,其租金为每亩700斤小麦,价格为1.2元/斤,折币840元。
另一组数据显示,东北亩水田的租金在800-1000元之间,差别不大。南方的租金不会低于这个数字,以后会计800元。
[img]63887[/img]
虽然土地是恒定的,但租金的货币已经改变了,但租金的收取在一定程度上与市场是一致的。根据乾隆时期良田和差田的平均租金,一两银合1455元。
相比之前比较流行的一两银200元左右,这个数字还是很高的,但是从市场和低级官员的工资来看,1:1455的比例还是比较合理的。
[img]63888[/img]
以郑板桥书画润格为市场参考。“大六两,中四两……”。清代钱咏的《履园丛话》载:顺治初,良田只有二三两。康熙年间,长到四五两。雍正年间,复顺治的初始价值依然存在。直到乾隆初年。六两不是小数。
[img]63889[/img]
再以元倪瓒的山水参考为基础 1202,折价17.5万元;毕润飞以1300两的折价买下了王维的《江山雪霁卷》,折价189万元。
从书画市场的折价来看,一两银子1455元不高。然后我们来计算一下文章开头说的10万元现在转换成乾隆时期的银子,大概在692左右。
古代一两银子多少钱?清朝十万元值多少钱?